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6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氢能“重器”阜阳先用
 
氢能“重器”阜阳先用
来源:阜阳日报 作者:徐风光 杨若蕤 王超 张文静 时间:2025/10/16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中科富海研制的5吨/天液氢制取装备的核心设备——双压循环氢气膨胀制冷氢液化系统,在阜阳中科富海液氢工厂实现示范应用,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68小时。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大规模高效液氢工厂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意味着阜阳实现了液氢制取从“首套突破”到“规模示范”的跨越。

从国内首套民用工业级氢液化装备投用到民用液氢工厂实现示范应用,一系列液氢制取核心装备的稳定运转,正让阜阳成为我国液氢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落子点”。

早在2022年7月,阜阳就迎来液氢产业的“里程碑时刻”——中科昊海1.5吨/天氢液化装置在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开车成功。作为国内首套民用工业级氢液化装备,该装置的投用,直接填补了民用领域液氢生产的“空白”,产出液氢的产量、纯度均达到设计指标,大幅降低了氢气储运成本,为阜阳加氢站布局与半导体产业高纯氢供应提供了核心支撑。

而更受业界关注的国产首套5吨/天液氢工厂示范项目,则将阜阳液氢产能推向“规模化”新阶段。

该项目是中科富海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依托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在阜阳建设完成民用液氢全产业链工程示范,于今年5月份进入试生产阶段。

阜阳中科富海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装置的核心设备在额定工况实现液化能力5.27吨/天,氢气液化能耗11.8kW·h/kg-LH2,生产的液氢纯度达99.99996%,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液氢生产领域的空白,让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发大型液氢工厂的能力。

液氢制取被视为氢能产业链的“咽喉环节”,需将氢气冷却至-253℃超低温,对设备工艺要求极为苛刻,此前全球超85%产能集中于北美,我国关键技术长期面临“卡脖子”。而阜阳的液氢项目,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技术突破。

经过四年攻关,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突破了大规模高效氢气液化工艺流程优化、正仲氢转化与换热一体化、重载氢气透平膨胀机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并在阜阳落地。第三方测试显示,该装置实际液化能力达5.27吨/天,生产每千克液氢能耗仅11.8千瓦时,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标,为后续10吨~30吨/天更大规模装置研发奠定基础。

中国气体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洑春干认为,阜阳示范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氢能产业在自主化、规模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为氢能商业化应用扫清了核心技术障碍。

作为皖北煤基化工重镇,阜阳雄厚的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沃土”。阜阳拥有昊源化工、晋煤中能等龙头企业,其中昊源化工煤化工副产氢产能潜力达12万吨/年、精细化工副产氢6000吨/年,晋煤中能副产氢潜力亦达12万吨/年,为液氢生产提供了稳定、低成本的氢源。

目前,阜阳已集聚中科富海、中科昊海、攀业氢能等龙头企业,逐步构建起“上游制氢(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中游储运(氢气液化+液氢储运型加氢站)—下游应用(氢燃料电池堆+商用车)”的氢能全产业链。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指出,中国的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逐步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敬介绍,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推进现有项目达产,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着力破解产业规模较小、集聚效应不足等问题,优化提纯技术,拓展氢能与传统能源融合应用新场景,全力培育以“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发电”为核心的未来能源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一幅氢能产业生态图景正在阜阳铺展。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到2027年底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下一条: 乌斯太热电厂40MW/120MWh熔盐储热项目开工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