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煤炭行业 >> 定调 “十五五”:煤电改造与散煤替代写入规划 |  
          |  |  
          | 
            
              | 
                
                  | 定调 “十五五”:煤电改造与散煤替代写入规划 |  
                  | 来源:国际能源网 时间:2025/10/31 |  
                  | “十五五”时期作为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冲刺阶段,煤电改造与散煤替代的纳入绝非偶然。 根据规划部署,我国正从“能耗双控”转向更精准的“碳排放双控”,而煤炭作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碳排放大户”,其清洁化转型直接关系碳达峰目标的成败。
 我国需在“十五五”末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0%以上,2030年进一步突破25%,这意味着必须通过煤电升级与散煤替代两大抓手,严格控制煤炭消费的碳排放强度。
 不同于简单的“去煤化”,规划明确推动煤电机组向“调峰调节型”转变,核心路径是超低排放升级与灵活性改造。这一调整既呼应了“能源资源安全”的国家安全要求 ,保留煤炭在极端场景下的保障能力,又适配了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需求。
 随着西北风电光伏、沿海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加速建设,煤电需承担起“绿电缓冲器”的角色,通过储能与智能调度技术,解决风光发电的间歇性难题。
 散煤燃烧因分布散、效率低、污染重,一直是大气治理与减排的难点。规划提出的“散煤替代”并非单一的“煤改电”“煤改气”,而是纳入“清洁能源替代”的系统工程。
 一方面依托特高压骨干通道,将西部清洁电力输送至中东部负荷中心,为散煤替代提供电力支撑。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本地新能源,形成“集中供能+分布式补充”的替代网络。这一路径既解决了散煤污染问题,又为清洁能源消纳开辟了新场景。
 煤电改造与散煤替代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嵌套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 建设全局中。规划明确了三大协同支撑体系:
 通过加力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智能电网与储能设施,解决清洁电力 “发得出、输得进、用得上”的问题。特高压已从单纯“输电通道”升级为“能源版图重塑器”,为煤电减量后的电力平衡提供保障。
 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面,建立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通过碳价信号倒逼企业加快煤电改造与散煤替代,同时财政金融政策向低碳项目倾斜,实现“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的双重发力。
 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强化地方与行业“双碳”考核,推行企业碳足迹管理,将两项任务的落实成效纳入硬约束,确保规划目标不打折扣。
 |  
                  | 责任编辑:myadmin |  
                  | 上一条: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 下一条:
				  蒙古国计划明年增加煤炭出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