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公告《核电厂 退役准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6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电力行业 >> 舒印彪: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重点理论创新的三个方向!
 
舒印彪: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重点理论创新的三个方向!
来源:能源日参 时间:2025/11/27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11月25日在“2025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以下简称“年会”)上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传统电力系统的继承与发展,在理论、技术、产业三大体系和体制机制等方面需要创新突破,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系统发展道路。

“理论创新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基础。”舒印彪指出,当前电力系统的技术特征正发生深刻改变,新能源出力受气象影响显著,系统平衡机制转变为源荷双随机、源网荷储多主体互动的复杂模式,系统可调控电源容量与最大负荷的比值持续下降,需要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基本理论方法研究,确保电力可靠供应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舒印彪分享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重点开展理论创新的三个方向。

首先是平衡理论,其背景是伴随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电力电量平衡难度不断增大的挑战。

舒印彪介绍,目前新能源最大日功率波动已超过系统最大负荷的20%,随着光伏大量并网,许多省份午间时段负荷特性出现“鸭子曲线”,晚高峰光伏出力快速减少,呈现“峭壁现象”,负荷特性逐步向“深谷型”曲线变化。同时,新能源出力受天气影响显著增大,且存在季节性差异。降雨天气引起光伏出力大幅降低就是案例——2020年,全国大范围降雨事件出现30次;2022年,西北地区出现连续4天以上风光低出力5次,共28天。

“要加强电力系统气候气象韧性理论和方法研究,发展电力气象学,开展不同气象的归因分类,刻画新能源资源全时空特性图谱和典型出力曲线,研究高影响天气事件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舒印彪指出,同时,加强电力电量平衡理论分析,针对源荷双随机特性,建立全时域电力电量平衡模型,由典型日平衡方法转变为8760小时连续模拟,应用随机动态方法,实现源网荷储协同规划。“还要开展充裕性理论研究,改变传统基于单一概率指标的评估方法,建立考虑气象电力耦合条件下新能源有效带载能力的概率化规划模型,量化评估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有效容量充裕度。”

其次是安全稳定控制理论。其背后是新型电力系统正面临弱惯量、弱支撑、弱抗扰动能力等风险。

“未来,源网荷储各环节都将出现大量电力电子设备,系统运行的物理基础发生根本变化,系统稳定机理从机电暂态问题,逐步转变为机电与电磁共同作用下的新型稳定问题。”舒印彪解释,在“双高”电力系统特征加快演进的过程中,稳定特性与机理发生变化,必须解决几个重要问题。

今年发生的“4·28西班牙葡萄牙大停电事件”凸显高比例新能源的脆弱性。通过分析该案例,舒印彪认为,当下需要深入研究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机理变化,建立高比例新能源强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和稳定域,研发与之相适应的仿真分析工具,加强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建立多元协调、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控制体系,实现源网荷储协同控制。

“要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对系统的动态支撑能力,发挥电力电子装备快速调节优势,增强系统主动支撑能力。同时,扩展故障防御手段提升电力系统信息感知、在线分析、协调控制、动态平衡能力。”舒印彪说。

第三是电力市场理论。电力市场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制度保障。舒印彪表示,目前电力市场竞争理论已发生重要改变,传统的以煤耗等微增率经济调度为基础的市场设计,与新能源低边际成本、高系统成本的特性存在很大差异,电力市场理论基础和交易规则需要重构。

舒印彪指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创新应锁定4个目标:一要确保电力长期可靠供应。统筹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充裕性与灵活性;二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各能源品种优势,统筹平衡各市场主体利益;三要保证我国电价保持竞争力。保障电力公共服务供给和居民、农业等用电价格相对稳定,发挥价格引导作用,推动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四要促进先进技术产业发展。市场机制激励科技创新与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除了提出深化新型电力系统三大理论研究,作为曾长期在电力企业工作的能源专家,舒印彪深知科技创新与机制变革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性。他认为,随着新能源占比大幅提升,清洁能源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面临一系列技术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必须依靠技术与市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融合、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7.3%
下一条: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联手布局244亿柔直工程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