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赉县新盛纸业有限公司奉行节能减排至上原则,上项目先治污,社会、经济效益获双赢。
镇赉素有苇海鹤乡之美誉。因为盛产芦苇(年产7万吨左右),新盛公司上世纪70年代建厂时,曾被视为当地的优势产业。但到近年,纸厂因排污问题与当地群众时常发生“磕磕碰碰”,省环保局甚至还给他们亮过“黄牌”。几经改造、转制,新盛公司始终未能摆脱环保的拖累与困惑。
没有经济规模,就无法根治污染!去年,这家公司开始上马6.8万吨纸项目,总投资1.6亿元。身受污染之害的企业经营者,最知道环保之重。他们把设计投资1.6亿元,调整为1.9亿元。高起点完善节能减排工艺,打造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造纸的主要污染源是生产废液(俗称黑液),碱回收生产线就是在黑液中提取宝贵的原料碱,进而达到治污增效目的,是整个项目的主要部分,需投资5000万元。公司总工程师彭镇峰胸有成竹地说:“按现行价格计算,回收碱的收益,一年即可收回该生产线投资”。
然而,这仅仅是直接效益的大账,他们还将碱回收生产纳入项目的大循环经济链条中,对废液中30%固型纤维的燃烧处理,统一并入生产锅炉运行。按照碱回收生产要求,项目新上3台35吨中压锅炉,实际产生压力为3.82兆帕(MPa)。而供给纸张生产线的压力,仅需0.6~0.7兆帕(MPa)。为此,他们又上了发电生产线,将产气与用气中尚存的压差蓄积起来,用以推动汽轮机发电,可发电9000千瓦/时。这些电可使企业因扩大规模而增加的用电量,全部实现自给。新的动力系统,更使企业的综合能耗较以往下降近30%。
项目中还建有针对造纸白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三水”(COD为2000左右)的处理生产线,日处理能力为2.4万吨。经处理后,“三水”的重复使用率可达70%以上,达到国家节水生产标准。
尽管只有少量水未能进入循环生产线,但他们也没让这部分水白白流掉。早在项目建设前,该公司就在省环保专家的指导下,利用芦苇耐碱的特性,开展了使用废水进行人工湿地育苇工程,共开发苇田9000亩。这些芦苇的生长用水量,与项目投产后的废水排放量基本平衡。昔日令人头疼的废水,成为循环经济中的宝贵资源。人工湿地年可生产4000吨优质造纸原料,使企业增加收益2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