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电力行业 >> 【调查】毕业十年:电力专业就业三样本
 
【调查】毕业十年:电力专业就业三样本
时间:2010/9/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各行业对电力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面对社会需求,各电力院校在发展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适时探索开设新专业,推动我国电力教育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也带动了电力学校学生就业。本报记者走访了多位在近十年毕业的电力学校学生,为您解读十年前后的电力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华电老班长: “很羡慕他们能去大企业实习”

电力行业现有原电力部所属普通高校13所,设立本科专业46种,专业点86个。另外,清华大学等20多所全国重点大学设有电力、水电等专业,为电力行业培养输送人才。

——摘自《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


2010年9月4日,吴昌哲回到母校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这一天,他大学毕业刚好10年。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96级1班的班长,吴昌哲说:“毕业10年了,大家各忙各的,今天,约了几位同学来母校走走,找找‘青春记忆’。”

看着新修的教学楼,吴昌哲说,现在的学弟学妹太幸福了,不仅是校园更大更漂亮,毕业走向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大学毕业后,我到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因为学的是学校最牛的电气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去发电企业,专业对口,到了单位,很快就能适应工作,这也得益于读书时候基本功还算扎实。”

吴昌哲告诉记者,毕业后,除了考研究生的,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去了电力行业工作,他指着旁边一位同学打趣道:“这是我们班的精英,现在在大唐国际当经理了。”一旁的同学张莉忍不住插嘴:“2000年,本科就业压力还不算大,我们电气96级1班,全班50多人,有50人去了电力或者和电力相关的行业。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

随后,记者采访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学生处处长汪庆华,他说,作为我国唯一一所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教育部211工程直属高校,建校50多年来,华北电力大学已经培育了十万余名毕业生。其中,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都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选择了和电力相关的行业就业。

据了解,近年来,华北电力大学也开设了计算机、外国语、法律等社会热门专业,这些专业在学校院系构建中还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工商管理99级的学生林森介绍说,自己毕业后考了公务员,在政府部门任职。同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去了电力行业,其他同学在各行各业都有,电力企业不是同学们的唯一选择。但同时,林森也提到:“相比学校的电气、能源专业,我们这种‘偏科’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和难度比他们大。”

对此,汪庆华称,“电气专业学生就业率确实要高于其他院系学生。”近两年来,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华北电力大学设置了可再生能源、环境科学、水电和国内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风能、核能、太阳能发电这些新兴专业很受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同时,学校还加快了电力市场、能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农村电气化等相关学科的建设。目前,学校的就业指导相对过去更加完善,毕业生有很多机会进入企业实习,像华能、大唐之类的大型企业也定期去学校开办讲座。吴昌哲说,很羡慕学第学妹们能去大企业实习。


电力专科毕业生: “没想到专科生成了香饽饽”

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全国共有8所(北京、沈阳、长春、太原、南京、郑州、西安、重庆)。专业50种,专业点96个。

——摘自《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


今年,江树湛从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刚好10年,他学的专业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现在重庆珞璜电厂工作。采访中,江树湛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句重庆方言:“想当年,我还是班长。”

江树湛说,虽然毕业了,但自己还是会经常回学校转转,发现学校真是一年一个变化,不仅越建越漂亮,专业课程也越来越多。

“10年前,专科学校还很红火,考分很高,我考上学后,家里人还摆酒席请客庆祝。后来,读专科的学生越来越少了,觉得不好找工作。但奇怪的是,最近两年,专科、高职好像突然又火起来。我听以前的老师说,今年,广东核电集团签了一个高职生,年薪10万。没想到,专科生又成了香饽饽。”

江树湛拿出一张老照片说,这是他毕业时同学们的合影。他说,当年毕业时,班里好多同学找工作都成了问题,用人单位称非本科生不要。为了就业,很多同学又继续读本科,他则去了人才市场碰运气,正好赶上珞璜电厂招电工,因为他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很多大学生都强,最后,企业录用了他。

看着照片,很多同学的名字,江树湛都记不起来了。但他记得一起毕业的同学大多进了水力火力发电厂、地方电力公司和工矿企业,也有同学因为没找到工作,选择了自己创业。他说,进入电力行业工作,算得上是专业对口了,而且因为在学校时也有机会进入企业实习,走上工作岗位后,几乎不用师傅带,很快能上手,现在,很多同学都成了技术骨干。江树湛和同寝室的同学经常走动,他们现在都是技术骨干,手里还带着好几名名牌大学来的实习生。

想起当年就业的艰辛,江树湛感慨说,现在,电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科生也很吃香。他告诉记者,听说在沿海地区甚至出现了几家企业抢一名电工的情景,专科生的供不应求,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市场的需要。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张维理表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电力专科学校毕业生却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2010年,该校就业率超过了95%。就业的利好消息,直接带动了电力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水涨船高。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张维理说,高校办学不应该赶时尚,单纯追求规模,还要紧密结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企业实习,提前了解目前的就业情况。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对校企双方都是有利的。一方面,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师资力量,定向培养学生;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后备人才库,满足生产和经营人才的需要。

 

电力专业高职生:“他们找工作再不会像我这样难”


全国有电力职业学院65所,近10年来,输送毕业生达10万人。

——摘自《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


说起95%的就业率,何峰有些不相信。曾就读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97级的他是位贫困生,好在学院提供的奖助学金让他完成了学业。他学的是热力发电厂专业。1996年,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所涉及的专业就业岗位最为丰富,就业率也高。当年,很多考生都扎堆报考这一个专业,学成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就相当激烈了。

毕业后,何峰找工作足足用了一年时间。想起那时的艰难,10年后的今天,何峰仍有些心酸。

2000年毕业后,何峰先后去过屠宰场、五金加工厂、餐厅工作,但都是临时工,工资不高。最困难的时候,他连一天一个馒头都保证不了。直到4年前,何峰才在南昌一家民营企业安下身来,担任一名电工,这份工作让他感到很满意:“我现在也算是学以致用。重要的是,我自己依靠专业技术知识带来的收入让家里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起来,还能供弟弟妹妹读书。”

同期毕业的同学,也有找工作较为顺利的。据何峰回忆,他有一个名叫张磊的同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时电力行业正在搞信息化建设,很需要计算机人才。张磊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正好符合电力行业用人单位要求,于是很轻松地就走上了对口岗位。

何峰的侄女明年也打算报考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于侄女的打算他表示支持:“听说学校最近新增了两个专业,分别是电力客户服务与管理、电网监控,现在学生的选择面越来越宽,专业设置针对市场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更多的择业可能。”熟悉的老师告诉何峰,现在高职教育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更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学院现在是直接“定单式”培养人才,采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培养与就业上岗实现无缝对接。何峰更放心了:“相信我侄女这一代找工作不会像我一样难了。”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姜侦报介绍说,2010年4月13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富士康笔记本电脑公司等企业和该校签订了“订单+联合”培养协议,该校数百名2011届毕业生与企业签约,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学生拥有了“准企业人”和“在校学生”双重身份。企业用人观的转变,对职业院校就业率的走高,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有了“用人成本”的意识,这种成本不但包括给员工的薪酬待遇,还包括培训他们所花费的成本。而对于某些岗位来说,录用职校生比录用本科生可以花费更少的用人成本,获得更好的用人效果。企业挑选人才从看“学历”到看“学力”的转变带来了职业学校的高就业率。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5大发电集团携5000亿入晋
下一条: 中国核电时代来临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