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城楼顶上太阳能热水器排成了行。邢台的太阳能热水器普及利用率居全国前列。
■新闻提示
目前,邢台市已经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建筑面积达到560多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区约80%的住户安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许多学校和宾馆使用了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邢台市已经是河北省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城市,在全国也位居前列。在提到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时,业内人士说“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用:南有昆明,北有邢台。”
■记者上书催发一号文件
应该说,邢台市能够成为河北省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城市,与河北日报驻邢台记者站站长刘秀礼有关。
“我其实是看到了《燕赵都市报》的一篇报道,2006年全国‘城考’中,邢台市被列为39个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之一。邢台已经成为全国最不宜居的城市之一,这让我感到震惊。”刘秀礼说,邢台市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年平均日照时间达2800-3000小时,日照率为50%—70%,太阳能年辐射总量为5900兆焦/平方米,具有良好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当时,这位已经在邢台工作了30年的老新闻工作者当即提笔给市委书记、市长和常务副市长写了一封信,“我在信中建议,邢台应该大力发展太阳能,打造太阳能之城。”
“没想到,我这封信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关注。”2006年11月16日,刘秀礼回忆,当时常务副市长宋文召集规划局、建设局、科委、设计院的人和刘秀礼开了一个专题会。
“更令我没想到的是,关于太阳能的事竟然以邢台市的一号文件下发。”
直到今天,刘秀礼说他依然感到惊讶:“太快了,力度太大了,仅从这点看,我认为邢台市委、市政府是一个为民负责的政府。”
■政府为太阳能买单
去年冬天搬到凤凰城的范女士一搬进去,就发现了一个好处,“在家里也可以洗澡了。”
范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她家里并没有洗澡设备,“每个星期洗一次,都是到外面,感觉很不方便。”
记者了解到,范女士家安装的热水器并没有让她家掏钱,而是完全由政府买单。
这里还在一个背景。2007年7月28日傍晚,一场暴风雨把芙蓉花园分散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刮得七零八落。邢台市建设局的同志注意到,被刮下来的都是居民家自己安装的太阳能,而一些小区统一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却安然无恙。
由此,邢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综合考虑其防水、防雷、防风、防噪音等方面的特性,组织实施了“四统一”,即:统一编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统一印发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统一制订安装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优惠政策;统一组织实施建筑一体化工程验收竣工备案。
目前,邢台市对2007年1月1日后开工且达到一定标准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给予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50%优惠;同时对往年开工、且预留管道的多层建筑,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时,市财政按每户500元标准补贴给建设(开发)单位。2008年底前市区现有学校、医院、福利院等公益事业单位安装太阳能热水(开水)系统的,由市财政按总造价的10%给予补贴。对于一些老旧的房屋,市政府也将开始对其改造加固,财政也将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有关人士称,2007年市财政预算减免城市配套费和补贴资金1230万元,为16900多户居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截止到现在,政府买单财政补贴的数字已经达到2000万元。
■太阳能带来好天气
邢台市建设局节能办主任石长鑫介绍,截至去年底,邢台市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单体建筑425栋,建筑面积达217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3.7亿元;在学校、医院、宾馆等公共建筑新安装集中式太阳能集热器4902平方米,日供热水309吨。市、县政府筹资3579万元,在郭守敬大道至西山宾馆、七里河新华路大桥、东三环路、邢襄工业园区、达活泉公园、宁晋县城等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庭院灯1933盏,4个项目被建设部、财政部列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形成了城市新景观,提升了城市新形象。
除了省电、节能之外,邢台市大规模的太阳能还带来了更大的好处———邢台的好天多了。仅仅在2006年,邢台还是一个不宜居的城市,而在邢台市累计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建筑面积1038万平方米,占既有居住建筑面积的66.72%以后,不仅年节约标煤4.7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灰尘等排放物3.23万吨,而且在2007年市区一级天气达到49天,同比增加42天,好于二级以上天气317天,空气质量全省排名第三,邢台人终于呼吸上了新鲜的空气,感受到了阳光的灿烂。
尝到了太阳能的甜头,也更坚定了邢台大力发展太阳能的决心。邢台市规划到“十一五”末,城市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占新建筑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建成太阳能小区100个,太阳能村庄300个,太阳能及相关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亿元,成为全国范围内太阳能普及率较高、科研水平较强、生产能力较大、市场份额较高的地区之一。
一场更大的太阳能建设正在展开。
节能减排需要决心智慧
邢台是产煤大市,煤都产在地下,可是,我们在邢台采访时,发现在邢台城市的屋顶上,还有一座永不枯竭的新煤田———太阳能。
应当说,在推广太阳能的过程中,邢台政府的决心智慧得以完美体现。
“一台热水器就是1000多元,一座楼下来得多大的投资啊。”开发商对于增加成本的担忧使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面临“中梗阻”的困境。而政府的优惠措施和处罚并举的方式,让开发商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政府买单、财政补贴,一下子拿出2000万元,对于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邢台来说很不容易,但邢台市有关领导却认为值,“我们不拿出这个四两来,就拨不来千斤。”
走在邢台的街道上,看着蓝天碧水,呼吸着新鲜空气,记者再一次感受到,节能减排不是空喊口号,而是需要决心和智慧。
“郭守敬”成了牛城的名片
“以前这条路一直叫北环路,现在新规划的名字叫郭守敬大道,将来的郭守敬天文科技馆也在这条路上。”4月21日,站在邢台市规划局一楼展厅的全市规划沙盘前,该局总工程师王孝诗将一条街道的更名,很自然地引申到了一个城市的定位上,“邢台的名片应该是郭守敬。”
■80个工程五次被“点名”
“810工程”是记者在邢台采访城镇化建设时听到最多的一个新名词。意思是指,2008年至2010年邢台在“每年一小步、三年大变样”活动中的主要任务,即8个方面,各10项工程。
记者注意到,在这80个工程中竟然有5项工程与郭守敬的名字相关:郭守敬大道、郭守敬大道绿色长廊、郭守敬天文科技馆建设、守敬路整治、郭守敬文化系列展示工程。
规划中的郭守敬大道工程,是邢台市的迎宾线,自滨江路至东环路全长12.5公里,总投资4.3亿元。作为迎宾线郭守敬大道,对景观要求比较高。据了解,郭守敬大道的景观将体现四个方面,主要体现形成动态景观、形成大尺度景观、形成标志性景观、注意便利性。特别是注意便利性,将在道路除必需的交通设施外,还设有具备满足行人安全、卫生、方便、观赏、休闲的各类设施等,如:雕塑、阅报栏等。
“这条路的设计标准是很超前的,比如预留轻轨建设用地、高架路设置桥墩用地和拓宽车行道用地。此外,该道还设有宽7.0米的辅路。”邢台市规划局总工程师王孝诗告诉记者,按照规划,郭守敬大道今年将完成规划审批、绿化及施工图设计,2009年确保通车。
在未来的郭守敬大道上,规划中的郭守敬天文科技馆将是邢台人的又一个好去处。据了解,2010年开工建设的郭守敬天文科技馆,包括体验厅、天象厅(即宇宙剧场)两大部分,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邢台早就该有个这样的地方了,那天9岁的儿子问我,磁悬浮是怎么回事?把我问懵了,要是有了科技馆就可以带他去看看模型演示。”邢台的出租车司机王先生说,他是从报纸上看到“810工程”的,出生于邢台的大科学家郭守敬,是邢台人的骄傲。
■这个名字是邢台的幸运
在邢台,不难发现以郭守敬命名的地方特别多,有学校、有街道、甚至有小商店门脸。不知何时起,郭守敬已悄然地被当地人当作了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名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专家给出了解释,如果说夏商古都,对比历史遗存和现有知名度,邢台不及河南安阳;如果说华北泉城,对比邢台各泉的现有水量和历史影响,邢台不及山东济南;而郭守敬在科学史上地位卓越,世界闻名,在国内,通过中小学课本的基础教育,人们更是对他耳熟能详。
邢台现在还有郭守敬的治水遗存,据郭守敬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郭守敬年轻时治理过邢台城北的达活泉、潦水、野狐泉三条河流,今天虽说这三条河已经没有河水,但达活泉、野狐泉等遗址及部分河段还在,至今在达活泉公园内还有郭守敬的雕像。
“论及实用,我觉得郭守敬的贡献超过了牛顿、爱因斯坦,一个这么伟大的科学家,完全值得邢台去更进一步的宣传。”邢台学院李智文教授专攻后赵历史研究,他表示,郭守敬在天文、水利等方面的贡献,对现在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为了充分挖掘郭守敬这个无形资产,邢台曾花25万元的高价聘请了国际知名专家进行策划,题目就是《邢台城市文化运营行动手册》。经过周密考察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郭守敬是邢台最适宜的城市形象标准,历史能赐予邢台这么一个“优质名人”,是邢台的幸运。
按照“810工程”的规划,郭守敬文化系列展示工程将在今年完成。记者在邢台市文化局了解到,他们创作的舞台剧《郭守敬》经过13稿已基本成型,不久将搬上舞台。眼下,正在着手创作50集电视连续剧《郭守敬》。
“作为城市文化的主打牌,围绕郭守敬的任何创作必然有助于提升邢台的品位和魅力。”在邢台市文化局艺术研究所的张记恒所长眼里,郭守敬这位出生在邢台郭村的大科学家,是邢台最好的“形象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