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4中国山东国际风能技术及海上风电装备展 | 亚洲绿色工厂设计、建设及厂务大会暨展览会 | 2024 第四届广州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技术展 | 2024贵州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交易会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油气行业 >> 中石油中石化有关负责人谈"柴油荒"
 
中石油中石化有关负责人谈"柴油荒"
时间:2010/11/19 
    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对此,中国两大成品油供应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18日表示,将全力增加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

    中石化有关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说,目前中石化所有炼油装置都在满负荷运行,11月炼油装置负荷率将达100.6%。此外,前期安排的20多万吨进口柴油资源已陆续到货,将有效缓解供应紧张。中石化还通过控制下游化工装置负荷,顶出乙烯原料柴油组分,增加柴油生产。预计通过该方式11月增产柴油8万吨。同时启动市场供应紧张的库存应急预案,保证柴油供应。企业内部则通过激励机制鼓励生产企业增产柴油,通过调整炼油工艺,11月增产8.5万吨。

    针对国内柴油市场偏紧的形势,中石化此前宣布通过满负荷安排原油加工量,优化分企业、分装置加工方案,优化化工原料,深入挖潜,以及推迟炼厂检修等五项措施全力做好市场资源保障。

    “通过这些措施,目前部分地区供应紧张局面已有所缓解。预计随着资源供应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柴油紧张局面将进一步缓解。”这位负责人表示。

    他说,针对市场供需紧张的形势,中石化目前的重点是保河南、安徽、河北的“三秋”用油供应,并加大对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柴油资源供应薄弱地区的柴油供应。同时加强从沿海到沿江,从炼厂到市场的调运。

    中石油有关负责人18日表示,连日来,中石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积极组织进口等措施,努力增加市场柴油供应。

    一是保持满负荷生产,增加柴油供应。11月安排加工量1220万吨,同比增加96万吨,日加工原油达到创历史的40万吨以上,12月将继续保持满负荷生产。进一步优化原油配置和工艺流程,通过中间原料和半成品调和优化、改变馏分切割点、开足延迟焦化、加氢裂化装置、优化乙烯原料等措施,努力提高柴油产量,日产柴油达16.8万吨,比10月份日增产柴油1万吨。

    二是优化配置,增加供应紧张地区的资源投放。调增东北柴油20.6万吨到浙江、江苏、山东、安徽、两湖等地区,进一步优化兰州、咸阳、庆阳等西部炼厂资源流向,增加陕西、川渝等地区柴油供应5万吨。

    三是积极组织进口。目前已安排进口柴油3.5万吨,同时继续研究从国际市场筹措资源,以备紧急之需。

    四是确保冬季低凝点柴油供应。逐厂落实各炼厂低凝点柴油生产,努力提高低凝点柴油供应能力,11月安排低凝点柴油产量160万吨,可有力保障北方需要。

    五是加强调运组织。利用乌兰、兰成渝、兰郑长等管道加快资源外运,安排11月管输量100万吨以上。在铁道部支持下,强化对内蒙古、四川等困难流向的运输。协调国内主要航运企业,将部分外贸大船调回国内,增强海上运力保障。

    六是突出重点需求用油。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努力满足农用、公交、物流运输等用油需求,保障好大型工矿企业、基建工程以及电力、机车、民航等重点行业。

    七是强化现场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强化加油站和油库现场管理,优化班次运行和作业时间,引导车辆有序加油,维护工作秩序和安全平稳运行,保证服务不下降。

    八是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和协调。公司总部强化对产运销的协调组织,各销售企业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保障市场稳定供应,各级业务人员24小时值班,实行日动态报告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国家层面油页岩实验中心在长春挂牌
下一条: 石油巨头突击出口 中国市场闹油荒:垄断是深层原因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