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4中国山东国际风能技术及海上风电装备展 | 亚洲绿色工厂设计、建设及厂务大会暨展览会 | 2024 第四届广州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技术展 | 2024贵州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交易会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特别报道 >> “十二五”,中国能源“低碳”转型
 
“十二五”,中国能源“低碳”转型
时间:2011/3/4 

    近年,全球能源经济转型的呼声盛起,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后,绿色发展、绿色复苏成为全球热点话题,“低碳经济”初见端倪。那么,当前和今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将作何调整?中国能源经济将如何发展?这已成为世人尤其是能源界关注的热点。迈进“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能源局召开的全国能源经济工作会议和相关能源发展战略专家研究显示,“十二五”,中国能源发展将向“低碳”转型——

能源消费总量将合理控制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能源发展思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这一指导思想,做好“十二五”能源工作,要始终坚持把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贯穿于能源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扩大能源国际合作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深化改革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中国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那么,如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这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必须解决的难点。中国到“十二五”计划末期,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这个巨大的需求量可能难以满足。中国首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称,从能源产量增长的速度看,“十一五”期间平均一年增长1.6亿吨标准煤,产量到“十二五”末只能达到40亿吨。总量结构如何调整,是“十二五”计划当中一个难点。 目前,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具体措施还在研究之中,重点是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节能低碳的促进力。中国能源经济专家林伯强认为,中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快,能源需求增长快,排放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大约还有3亿人口将迁移进城市居住和工作。这将从两方面对能源需求产生影响。首先,城市人口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口的3.5~4倍;其次,城市化进程要求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需要生产大量的水泥和钢铁。中国能源需求总量的问题是相对于能源储量和人口而言的,中国的人口众多,一旦消费,任何资源都将可能稀缺。中国能源需求总量的问题也是相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的。相对于中国的能源需求,国际市场太小。因此,中国的能源稀缺性可能比其他发达国家严重,能源稀缺是中国节能的一个根本动力。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调控已初显端倪。国家能源局在1月28日召开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表示,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受到调控,综合供应和消费两方面来看,全国能源供应充足,不出现大的意外情况,是能够满足全社会能源需求的。

低碳目标:能源降耗和减排

    在“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发展思路指导下,中国对国际社会承诺的低碳目标:一是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二是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因此,“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成为两大约束性指标。目前和今后,中国能源经济发展向节能减排“接轨”,能源结构调整彰显“低碳”,前景可观且任务艰巨。 

     中国政府的低碳目标应该说是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两大约束性指标牵涉到三个方面: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结构。相对于能源强度而言,碳排放强度也受能源效率影响,但主要受能源结构的影响,因此,是一个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问题。 

     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是转变中国能源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结构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比较突出,全国70%以上的发电是靠煤发电,83%的电量是来自于煤发电。对此,国家能源局表示,中国“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初步目标定为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提高到11.4%。这样,届时“十三五”再完成3.6%即可达到国家既定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的目标。“该目标比先前拟定的11%提高了0.4个百分点,这为‘十三五’更从容的完成目标打下基础。”国家能源局官员称。

    因此,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水电、核电和风力发电是能源结构调整一项重要任务。据悉,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到11.4%的目标,一半以上需要水电来完成,要使水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达到6.5%左右。;明确扶持大型风电企业发展;鼓励中国风电企业和风电设备“走出去”;将把光伏产业培养成为中国先进的装备制造产业和新兴能源支柱产业。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能源布局的一些项目和规划开始提前启动。

“低碳“转型的四大战略 

     “十二五”能源发展战略的突出特点,是经济的低碳转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研究认为,围绕政府的低碳目标,“十二五”中国能源战略至少应该有四个方面的调整。

    战略调整之一:改变以前简单地从能源供给侧考虑满足能源需求,将节能(能源需求侧管理)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能源战略调整的基本思路是节能约束。那么,中国能源需求基本公式应该是:能源需求量=节能量+能源供给量。此公式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在能源需求量既定和资金量有限时,要保证多少能源供给和多少节能,取决于投入。也就是说,资金既可以投向能源生产(进口),也可以投向节能,此消彼长。因此,政府可以通过选择能源供给投入和节能投入,使满足能源需求的成本最小化。政府投入和公共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对能源投入的选择至关重要。 

     战略调整之二:改变仅受资源约束的能源供需增长和能源结构战略规划,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约束,即对能源需求公式中的能源供给量加上二氧化碳排放约束。以往的能源战略中,减排目标主要针对二氧化硫、粉尘和氮氧化物等,没有明确包括二氧化碳。但是,真正能够影响能源结构的是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应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约束,一个特定的二氧化碳约束量就会有相对应的能源结构。一般说来,二氧化碳排放约束越紧,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越低,油气保持稳定,核、风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比例则不断上升。因此,需要对不同的能源结构及其对应的能源成本进行分析,从经济社会角度考虑是否可以接受该能源结构。政府可以将节能和排放约束下可以接受的能源结构作为能源规划的基础,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政策支持能源结构的实现。可以预见,随着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收紧(排放量下降),对应的能源结构发生相应变化,GDP、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固体废弃物排放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战略调整之三:改变仅仅从能源供给侧考虑能源安全。2010年的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55%,上升的速度比较快(每年大约3%),应该改变以往仅从石油战略储备考虑能源安全,将能源多元化和清洁能源发展来代替石油,作为能源安全的一个部分。 

     这个战略的主要含义是进行石油替代,降低对其他国家的能源依赖,同时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的影响,保障稳定能源价格下充足的能源供给。除了节能,还应该积极寻找和创造替代机会,比如说,电动汽车的发展。 

    “十二五”能源价格调整将是重要的一环。今后中国经济的脆弱性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与整体能源价格成正比,而不仅仅是石油进口依存度。中国广义的能源安全不只是一个石油储备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源价格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问题。

    战略调整之四:各能源行业的战略规划必须站到整体能源的高度,应该改变以往各行业单独进行战略规划。各类能源之间有替代性,随着能源日益稀缺和能源价格走高,各能源之间的替代性会越来越强。在能源价格比较低的时候,替代成本比较大,替代动力不强,替代需要的投资大,因而替代可能是不经济的。但随着能源价格上涨,替代动力和替代条件日益充分。能源价格越高,替代投资就相对越小,替代可能性就越大。一旦能源价格走到一定高度,很多能源替代都将成为可能。日益增强的能源替代性使各种能源产品的价格具有联动性,并使各种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也互相约束。所以,能源各行业规划只有站在能源整体的高度,才切合实际。

(部分内容选自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日本核辐射扩散中国境内蔓延
下一条: 多晶硅业将刮“整合风”或推动光伏平价上网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