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执法“第一枪”打向造纸业,果断停业整顿8家行业大户
提要:
4月15日,辽宁打响环境执法年“第一枪”,果断停业整顿8家造纸大户。这8家企业污染排放占整个造纸行业90%左右。造纸企业排污是辽宁多年来环境污染的顽疾,据初步估算,全省造纸行业的工业产值贡献率仅为0.4%,而污染贡献率却高达43%,正负效应反差巨大。
以解决造纸污染问题为突破口,我省决定对14个重点区域和7个重点行业,进行三年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并在环境执法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推行有特色的辽宁做法。
众多迹象显示,面对企业环境污染,此次,省委、省政府的决心之坚、力度之大可谓空前。在未来的日子里,对辽宁企业来说,要想获得“出线”权,就必须首先闯过环保关。
4月15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8家规模位居全省同行业前列、污染排放占整个造纸行业90%左右的造纸大户,被省环保部门宣布实施高限处罚,并被责令在4月20日前停业整顿。
这8家造纸企业,铁岭有两家,鞍山有两家,锦州有两家,盘锦和营口各有一家。其通病是污水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或者不完善,生产废水长期超标排放,其中营口造纸厂排放的废水化学需氧量超标29.9倍,是8家造纸厂中化学需氧量污染最严重的企业;而悬浮物超标最严重的铁岭开原制浆造纸有限责任公司,超标近60倍。长期以来,这8家造纸企业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严重影响了排污流域内水的环境质量。虽几经限期治理,但企业无视有关规定,继续超标排放。
省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停业整顿这8家企业,是辽宁“环境执法年”打响的“第一枪”,也是向黑色污染发起的猛烈攻击。一场大规模的环境执法行动由此在全省拉开。
造纸不治 辽河之水难清
“一个造纸厂,污染一条河”,造纸企业排污是多年来辽宁环境污染的顽疾。据初步估算,我省造纸行业的工业产值贡献率仅为0.4%,而污染贡献率却高达43%,正负效应反差巨大。
据省环境监察局公布的信息显示,铁岭市开原纸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虽然齐备,但经常停运,企业擅自将废水通过市政管道外排,COD(化学需氧量)超标达20倍。锦州金城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生产废水超标排放。地处大辽河入海口的营口造纸厂,不仅是辽河流域最大的污染源之一,也是全国3000家重点工业污染源之一,其废水排放量和污染负荷分别占到营口地区总量的50%和80%,大量的废水长期排入大辽河口和渤海的辽东湾,这些污染源严重威胁了辽河流域水体水质和生态安全,正如省环保局局长王秉杰所言,“造纸污染不治,辽河之水难清”。
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我省已提出三年内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全部消灭超五类水体,五年内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城市段景观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从今年开始,将分期分批关停省内小造纸企业。对关停、停业整顿的企业,各级环境监察部门要及时监督管理。
省环保局已决定,今后凡是有超排、偷排劣迹行为的企业,不再支持其环保治理项目,并将其记录在案;对长期治理不力、企业超排、偷排严重的地区,暂缓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对国控重点污染源,要按照污染减排要求和行业标准,重新核发排污许可证,实行排放总量控制。今后,超出排污许可证核定排放量的企业,一律视为违法超排企业,并予以处罚。按照国家绿色信贷政策,对有环保违法违纪行为的企业实行限贷、停贷。按照国家绿色证券政策,严格企业上市审核,对存在违法违规长期超排、偷排的企业不予上市审核,并定期向社会及有关部门通报企业环保现状。
门槛抬高 综合整治环境
昨日,记者来到沈北造纸联合厂,只见占地足有11亩大的场区空空荡荡,厂房已被扒掉,只剩些碎砖和石块静静地散放在那里。一打听,原来企业被关停后,已经变卖。同样位于沈北新区的兴盛造纸厂,虽然仍有工人在干活,但已听不见造纸机器的转动声响。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已转产了,改做方白筒,一年能生产20多万个方白筒,虽然不如造纸赚钱,但没有环保压力,很安心。他感叹道:“像过去那样办个有几千吨生产能力的小造纸厂的容易事不会再有了。再做造纸这行儿,就必须迈过规模、技术和环保设施这些高门槛,难度大啊!”
造纸行业是我国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如今面临以节能减排为主线的结构调整。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详细目标,其中对造纸行业的目标为,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排放不达标的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纸厂,“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为650万吨。
从问题突出的造纸行业入手,省环保部门将对全省14个重点区域和7个重点行业,共93个项目,进行三年行业环境综合整治,预计总投资73.01亿元。
针对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重点区域和重污染行业,计划实施14个区域、7个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清河、辽河铁岭城市段、抚顺市区5条支流、沈阳细河、沈阳蒲河、沈阳辉山明渠、沈抚灌渠、太子河流域8个辽河流域重污染支流和大凌河上游的水污染治理工程;中部城市群,海城、大石桥镁砂污染,锦州、葫芦岛钼铁冶炼污染3个区域大气整治工程;沈阳、锦州铬渣污染,丹东、营口硼泥污染两个区域危险废物综合整治工程;造纸、印染、火电、冶金、水泥、医疗废物、石化危废7个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污染专项治理工程。到2010年,一批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大幅度削减。
确保落实 探索“辽宁做法”
一下子停业整顿8家造纸大户,进而分期分批关停小造纸企业,这种力度在我省环保史上尚属首次。这对我省的环境执法无疑是一个巨大考验,因为,如果执法防线被突破,后果很难设想。“对污染减排和辽河治理,省委、省政府已作了全面具体的部署,关键就看我们怎么抓落实了。”省环保局副局长杨哲说,“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创新执法思路,探索执法机制。”
根据以往的经验,要想将环境执法行动进行彻底,就必须解决好零敲碎打、被动应付的问题。杨哲说:“这回,我们实行‘上下联动、无缝排查、板块整治、全面监管’的思路。这个思路,基础是明确事权、属地管理,各地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事;核心是查一县,清一片,步步为营;关键是统一步调,省市县联防联治,不能有看热闹的。”
省环境监察局局长孙大松进一步补充道:“当然,光打人海战术是不行的,我们需要拿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执法机制来。‘一查、二告、三清账’,是我们要大力推行的‘辽宁做法’。”
一查,就是亲临现场,还原真相,把污染的来龙去脉、危害程度搞清楚,如实拉出污染企业的“黑名单”来。
二告,就是与企业法人、当地领导和环保部门面对面,将违法事实、查处意见告知、告诫,下最后通牒,沟通看法,达成共识。
三清账,就是责成当地政府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明确完成时限,明确责任人;之后,一级一级地搞后督察,一项一项地跟踪催办,直到彻底结账清账。
据了解,按照这一做法,省环保局已先从辽河最上游的铁岭市抓起,3月7、8两日,分4个组50人对铁岭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查明,有23家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排放、处理设施闲置等问题。对此,省环保局要求,除3家没有履行环保手续的企业予以关停外,其余企业一律限期在6月1日前完成治理任务。此举在铁岭上下引起巨大震动,铁岭市政府已于4月7日开始行动,下令23家企业中的3家关停,13家企业停产治理,7家企业限期治理。
人们发现,此次辽宁环境执法行动,其决心和做法不同以往。在未来的日子里,对辽宁企业来说,要想获得“出线”权,就必须首先闯过环保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