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提示
“利剑”行动是沧州市去年在全市开展的环保行动,沧州市组织环保联查小组对市区100家重点污染企业和16个县市(区)493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了检查治理。他们先后共出动执法人员一万多人次,检查企业5653家次,查处违法企业168家,取缔关停67家,停产治理16家。通过利剑行动,沧浪渠、北排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沧浪渠2007年COD平均值为每升128毫克(2006年为每升286毫克),远远低于省政府200毫克的控制目标。2007年,沧州市的空气质量二级或好于二级天的天数达到312天,超过省环境目标考核要求(290天)22天。
■最后的守望者
沿着颠簸不平的路面,记者来到了沧州市已经被关停的沧州泰华纸业有限公司(原沧州造纸厂),造纸厂就在沧浪渠的旁边,以前,造纸厂的污水就直接往沧浪渠里排放。
这个地方很偏僻,一路行来,并没有看到多少人,走到厂门口,看不到有任何人活动的迹象。找了半天,才在一个荒草丛里看到了一位50多岁,满手漆黑的男子,他告诉记者,他姓张,是这个造纸厂最后的职工,专门被留下来看厂子的。
在张师傅的带领下,记者进入造纸厂里面,现在这个300亩大的地方已经荒草丛生,院子里有一个水沟,里面的水黑黢黢的,散发着难闻的味道。张师傅说,这是以前厂子排污水的,后来不让往外排,只好把污水留在厂区里,再后来,厂子被关停,污水就一直在沟里,自生自灭。
“厂里的工人都散了,”张师傅说,“我今年55岁,留下来看着这个厂子,国资委一个月给我800元。”
“我现在是国资委的人,至于将来,我也不知道会怎样,现在国资委给发钱,如果这个厂子将来被卖掉了,希望在未来的厂子里也能让我看门。”
■利剑行动
沧州市造纸厂曾经是沧州市区最大的造纸企业,按张师傅话说,“当年马胜利的造纸厂也没有它大。常年来,这家纸厂生产的废水几乎全部排进了沧浪渠。造纸厂的排污口经过排污渠,流到一个排水沟,排水沟往东就进入到沧浪渠,每天四五千立方,沧浪渠的污染主要就是这儿的污染。”
沧浪渠只是海河的一条小支流,从沧州市经过沧县、黄骅流入天津大港区,再进入黄骅市入海,全长60公里。采访中,沧州市环保局局长闫玉坤说:“沧浪渠是我们沧州市整个的排涝渠,也可以说是排水的主要河渠,沧浪渠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区域,多年来,沧浪渠的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始终是我们环保局的主要任务。”多年来,短短几十公里的沧浪渠容纳了沧州市大部分的生活和工业废水,是沧州市名副其实的污水沟,几乎每年都有6000万立方的污水让两岸的群众饱受污染之苦。”
闫玉坤局长向记者坦陈,沧州市关停这个老造纸厂决心非常难下,“这是个58年的老厂子,职工好几千人,每年的利税也非常可观,厂子关停容易,利税可以不要,但人员的安置是个很大的问题,但一咬牙,沧州市挺过来了,沧浪渠的最大的污染源就此被拔掉了。”
站在沧浪渠边,记者看到两岸不少树木发出了绿芽,水面上不时掠过一只只不知名的小鸟,水不是很清,但没有异味,不知从哪里传来的青蛙叫声不绝于耳。
70多岁的张老汉正在河边遛弯,他告诉记者,造纸厂没有关停前,沧浪渠就是个臭渠,“一到夏天,河边就聚集了一群群的蚊子,到了晚上,河边干河村的村民甭想睡好,从去年开始,味道没有了,水的颜色变好了,夏天总算睡了一个好觉。”
◎记者手记
敢于向污染亮剑
在采访中,记者对亮剑有了充分的理解。
闫玉坤局长对记者说,利剑行动是沧州市长刘学库起的名字,意思是要给环保执法部门一把利剑。
但是,利剑在手是一回事,敢不敢亮剑是另外一回事,闫玉坤说,市长每次开会,没有一次不提到环保,我现在其实压力很大。
对污染亮剑需要勇气,因为,往往越是大的污染企业,涉及的资产、利税、人员越多,方方面面,无形的压力一起袭来,但从沧州的实践来看,敢于亮剑,就会迎来河水的清冽,迎来天空的明媚。
首批“燕赵新民居”李庄奠基
本报记者 静冬
4月16日上午,河间市米各庄镇李庄村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我省第一个“燕赵新民居”样板村在此奠基。预计到今年7月底,54套代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象的“燕赵新民居”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空心村”的“破旧立新”
“燕赵新民居”样板房的奠基现场,位于李庄村中央50多亩的空地上。
“以前这里几乎全是破破烂烂的老土坯房,中间还有一大块坟地,几十个坟头很是影响村容村貌。”李庄村支书马增社告诉记者,这次借着全省推广新民居样板房示范点,李庄抓住了个好时机。
李庄位于全国汽车配件生产集散地米各庄镇东南1.5公里处,村民多以汽车配件生产和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近8000元,好多农户都有了家庭轿车或四轮农用车。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村里狭窄的老街不足2米宽,车进不去。渐渐地,许多村民在村边盖起新房后,村里90%的老房子被废弃,李庄成了典型的“空心村”。
更让李庄显得不和谐的是,村中心的那片不知何时沿袭下来的坟地。村里曾谋划多次,但始终也没有找出一个好的“破旧立新”方案。
没想到,全省推广的“燕赵新民居”让李庄人眼前一亮,富裕起来的村民,早就有着提高生活质量的期盼。于是,李庄村将空心村改造和样板房建设结合在一起,把村中心的区域划定为样板房建设规划区,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建设54套新民居样板房。
拆迁和平坟,只用了4天时间。村民们一刀一锤不仅敲掉了旧房子,也敲掉了这个有着603年历史的老村的传统习俗。
在规划区以西,记者看到一些尚未拆除的老房子,早已是破败不堪,满院杂草丛生,有些老房子的屋顶上都长出了小槐树。围观的村民们告诉记者,规划区内拆掉的老房子,大多也是这种房子。
“燕赵新民居”迷住了李庄农民,新民居还没建,农民就憧憬起住在里面的感觉。55岁的马卫东和所有拆迁户一样,既兴奋又期盼。每天他都要去村委会转一圈,因为那里挂着幅新民居效果图,他说,看看都是一种享受。
■有火炕,还有娱乐室
李庄农民向往的“燕赵新民居”究竟是啥模样?尽管新民居还在“期房阶段”,但李庄人都能像建筑专家一样,很专业地把未来的“家”讲出一大套来。
自从李庄村被确定为新民居建设样板村之后,隔三差五,便有几辆小车来到村里。来的多是省市专家,是专门来帮村民设计图纸的。村民们说,一来二去他们也“懂”了不少。
李庄人说,当地人祖祖辈辈都是根据自家的经济情况、人口多少,建一处青砖作基、土坯当墙、芦苇泥土盖顶的土坯房。基本上进门堂屋是所谓的客厅,也是摆放祖宗灵牌的地方,两边的厢房是做饭和居住的卧室,取水和茅厕在室外。用专家的话说,这样的结构采光差,功能区不分,需要不时进出房门,导致房屋保温功能差,舒适度低。
农民能不能住上更美观更舒适的房子?这个问题受传统思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直困惑着村民。没想到,如今,农民建房有了“新标准”,那就是政府征集建筑专家设计的“燕赵新民居”。经李庄拆迁户开会认真讨论,最终选定A、B两种户型,分别是我省《燕赵新民居设计大赛图集》十佳方案第2套和优秀方案第25套,这两种方案均是联排独院式二层“别墅”,建筑面积为162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总造价10万元左右。
用沧州市建设局村镇科科长于新建的话说,李庄新民居的设计不仅充分考虑了“地方特色”,更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新民居采用了隔热保暖,并有效节约土地;功能区划分明确,楼上有三间卧室,并有儿童活动室和娱乐室,一楼卧室保留了土炕,可以做老人卧室,避免相互干扰,即使是老少三代人共同居住也很适合。另外,方案还为沼气、太阳能、庭院种植养殖留下了充分的设计空间。
“可以有把握地说,这些新民居在50年内都不落伍。”于新建说。
■李庄之先有着示范意义
“二层小洋楼,城里人也得眼馋”,“建好后咱让外国人也来看看,他们准说OK”……想到不久的将来,就能像城里人那样住上有客厅、卧室、卫生间的新民居,李庄人有着按捺不住的喜悦。
为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我省启动了“农村新民居‘十百千’工程”,2008年将在全省建设样板村11个(每个设区市1个村),向全省每个行政村推广农村新民居优秀设计方案100套、在全省建设样板房1000套。那么,我省第一个“燕赵新民居”样板村为啥选在李村呢?
在沧州市建设局提供的《关于开展新农村样板房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中,记者看到了成为候选样板村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1、交通便利。2、村班子在群众中威信高。3、村经济条件好。4、村民的积极性高。最终,经过各级实地考察和层层筛选,李庄村“脱颖而出”。
“这两年村民挣了点钱,村里盖了不少二层小楼,由于是农民自己琢磨着盖的,设计不科学,地基有高有矮、没有排水系统、没有绿化……乍一看挺气派,仔细一瞅净‘毛病’。
不少手里有钱的人因此犯难,这房子到底怎么盖才算称心如意呢?”马增社说,一些年轻人看不上村里那些不土不洋的“二层楼”,跑到河间市里去买楼了。
建设“燕赵新民居”的钱主要由农民自己掏腰包,政府只给一小部分的补贴,每栋房子的造价按档次不同从5万元到10万元不等。富裕起来的的李庄村民选择的是10万元的“燕赵新民居”。
记者了解到,李庄的首批54套“燕赵新民居”,还远远满足不了村民的需求,一些村民还跑到村干部家“走后门”,说他们也想拆了自家的旧房,加入到新民居建设的规划中。可得到的答复是:等下一批吧,这一批排不上号啦。
“眼下首批新民居才刚刚奠基,就受到农民的欢迎,这说明政府的做法迎合了富裕起来的农民‘有钱不知该怎么花’的心理。”河间市政府的一位官员说,他从报纸上看到过一个信息说,5年来,我省共有120万户农民更换了新居,每年农村住房的竣工面积比城市住房竣工面积还要多,但农居样式没有什么突破,都是缺少科技含量的“老一套”。
“燕赵新民居”是一个新生事物,李庄之先在沧州乃至全省都有着示范意义。沧州主管副市长赵义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今年底全市每个县都将推出1-2个示范点。“如果效果好,将来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而广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