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提示
作为河北惟一承办奥运赛事的城市,秦皇岛正在经历“大考”前的最后冲刺,面对一些西方媒体挑剔的目光,这座城市的官员和市民却从容淡定,几个月后数十万来自全球各地游客和运动员的到来,将使这座滨海小城有机会向世人展示河北人自信的一面。
■港城市民享受碧海蓝天
“我们就是看中这里离海最近,不光空气好,房产的增值潜力也很大。”4月16日,在海滨路一座比邻港务局的小区里,刚刚搬进新家的市民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总听人说这里离港口近,煤尘污染很厉害,好多住户白天都不敢开窗户,然而搬进来之后,才发现这里的空气并不差,而且随着港口在未来几年的东迁,这里将成为离海最近的地方。
“为确保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我们已准备好了几套应急预案。”秦皇岛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宗赢告诉记者,在奥运会召开前,秦皇岛将关停16家小水泥企业和一批污染企业,并投入巨资对城市中的工业污染源进行治理和改造,对市区没有稳定达标的锅炉进行限期治理。对1吨以下小锅炉严格取缔,4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实施高效脱硫、除尘治理,推进4吨以下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同时,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等30项落后生产工艺,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钢铁。对污染严重的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在6月底前不能稳定达标的,在奥运会期间实行限产限排或停产整顿。
据介绍,去年秦皇岛市区的2级以上天气达到351天,已经连续5年在河北名列首位,相对于大多数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来说,秦皇岛已经提前实现了“碧海蓝天”的目标,这在中国的北方城市中尚不多见。
“现在中国的一些环境指标和国际上并不一样,但我们正在努力使秦皇岛的城市环境符合国际化的要求。”王宗赢向记者举例说,以前污染比较严重的港口煤码头附近的海水目前已经达到了一类水质要求,就连里面的鱼都可以放心地食用。
■世界最大防风网减少煤尘污染
4月16日中午,在秦皇岛港区的堆煤场上,几十名工人正紧张地忙碌着,两个月后,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防风网将在这里诞生,届时,港城最大的污染源———煤尘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秦皇岛是一个因港而生的城市,目前的秦皇岛港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去年秦皇岛港的吞吐量达到2.45亿吨。然而,每年几亿吨的煤炭吞吐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最大的污染源———煤尘。当地环保部门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秦皇岛港每年煤尘的排放量占到了全市污染来源的1/3,煤尘污染问题成为每年当地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质询、提案的热点。
“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理,很难想象这几亿吨煤炭在转运过程中会对这个城市产生多么大的污染。但是经过我们这些年的投入巨资治理,煤尘对这座城市的危害正在逐年减小。”秦皇岛港务集团卫生环保中心主任孙远东向记者介绍说,大秦铁路运来的煤炭在港口都是露天堆放,在装运过程中,由于存在落差和风吹会产生粉尘,而港务集团目前正在建造的这一防风网,就是一个综合的防护性措施,可以改变风向,它的高度将达到22.5米,有8层楼那么高,长度将达到1700多米,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将创下全世界的先例,这项总投资数亿元的工程建成后将大大减少煤尘排放。
孙远东告诉记者,随着对污染控制能力的提高,现在他们已有能力保证在奥运期间做到不停产,但仍能保障秦皇岛在奥运期间不受到煤尘影响。“举个例子,今年年初我们在抢运电煤时,运量每天多出了100多万吨,但监测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却是下降的。”
■筹划西港东迁还海于民
“由于历史原因,港口的产生先于城市,所以现在秦皇岛市区的海岸线有很大一部分被港口占据,按照我们的规划,现在的西港区将逐步东迁,把这片黄金海岸线让出来,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港口对城市市区的煤尘污染。”在秦皇岛港务集团公司副书记、新闻发言人林文鼎看来,这样做将是“还海于民”或“还海于城”,将搬迁后的西港区开发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功能新区。将有利于整个秦皇岛市区的重新布局,目前这一规模浩大的工程正在筹划进行之中。
秦皇岛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宗赢告诉记者,在最新制定的奥运会空气保障实施方案中,主要内容就是对煤尘和粉尘等污染物的治理,西港东迁如果实施,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来源。
■一座港口与一座城市的共生
110年前,一个英国的煤矿主为了能让开滦煤矿的煤运出去,在秦皇岛修了一座码头,因为港口的兴起,旁边的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一个崭新的城市。
秦皇岛因港而生,城市与港口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直到今天,两者之间依然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作为企业,秦皇岛港需要承担它应负的“企业责任”,小到邻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大到奥运会期间的空气保障,对于秦皇岛港这个拥有20000余人的国有大企业来说,这也促使它履行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投入数亿元巨资用于节能减排也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它在这个城市中的公众形象。
而对于秦皇岛这个城市来说,碧海蓝天是它的一张天然名片,能够承办奥运会将给这个人口只有几十万的滨海城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它也面临着城市空间继续拓展的问题,城市的黄金海岸线被港口割裂开来,宝贵的旅游资源因而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
“还海于城”理念的提出,是这个城市与港口重新定位各自的一个契机。二者正在期盼在不断的改变中重新寻找和谐的共生。
“金梦海湾”张扬秦皇岛城市个性
本报记者 刘丽普
沙丘、公园、海岸广场、金梦亭阁、海岸步道、会展中心、高档居所……这并不是无端畅想,而是秦皇岛市沿海地带一个叫“金梦海湾”的景观风貌中的组成部分。几年后,“金梦海湾”这个集旅游、会展商务、文体休闲等功能的城市滨海建筑群,将出现在秦皇岛的西部沿海地带。金梦海湾建成后,秦皇岛这个海滨旅游城市的个性将得到进一步张扬。
■金梦海湾的“海滨畅想曲”
16日,记者站在秦皇岛滨海大道山东堡立交桥上看到,满眼是一片红红火火的建设场景:近处,层层叠叠的钢筋架上,是为修建公路忙碌的工人们,“奋战120天誓保奥运路如期竣工”之类的标语十分醒目;远处,多年前修建的小别墅后,是依稀可见的海平面。另一侧,则是业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中的高层建筑,呈环状分布着。金梦海湾项目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刘源说,不久的将来,规划中的金梦海湾将以一个极具魅力的姿态出现在这一带。
刘源介绍,金梦海湾项目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西部沿海地带,具体位置东起闻涛园西侧排洪河,西至滨海大道山东堡立交桥,北至京山铁路港口连接线,南至渤海潮汐线,区域面积1920亩。其定位是,秦市沿海地带的第二中心区,激发城市活力的第二跳跃点,城市新的景观带、新的功能区、新的增长点。它将是集会展商贸、文体休闲、高档居所为一体的城市旅游带、景观带、休闲带、经济带……规划总面积146万平方米,总投资8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8亿元。在金梦海湾的规划中,突出了“自然、绿色、环保”理念,强调保护性开发,整合和提升海岸线资源,最大限度地保证市民、游客的休闲娱乐工程。
据介绍,金梦海湾还将是精致的滨海建筑群,沙丘、公园、海岸广场、金梦亭阁、海岸步道、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高档住宅等都是规划中的建设景观,拱月型的海岸步道除供人们休闲外,还是有效连接住宅区、海滩和市区的途径。在其交通组织上,将沿海路大幅度北移,形成一条滨海景观大道,最大限度地保护沙滩,同时沿铁路规划了东西向交通主干道,承担东西向交通的沟通和联系任务,减轻沿海路段的交通压力。在建筑布局上,全部建筑从沿海到陆地依次提升,正南正北朝向,满足最大限度观海要求和视觉上的通透。其中,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以及会展中心、广场、幼儿园、小学、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由政府投资。
目前,金梦海湾项目8个地块中的7个地块已经成功竞拍。道路、管网建设已全面启动,沿海景观道路在暑期前可完成,各开发商正在调整其建筑的规划和设计。
■拓展城市空间打造滨海新城
秦皇岛市规划局局长彭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秦皇岛市独特的地理条件,南临海,北靠山,以及铁路的分割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发展空间严重不足,进而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从秦皇岛市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出,秦皇岛市的发展将立足滨海城市的特点,在秦皇岛市126.4公里“海岸线”上作文章:加快发展沿海城镇带,优化中心城市、发展西部滨海新区,强化滨海地区与内陆的联系,放大海岸线的总价值,提升滨海地区对内地的带动作用。在实施黄金海岸管理区的基础上,逐步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抚宁和昌黎撤县设区,划入秦皇岛市区。
彭云局长说,规划中,在黄金海岸区域再规划发展一个新的组团,从而在滨海地区由东向西形成山海关组团、海港组团、北戴河组团和西部滨海新城组团构成的“一带四城”组团串珠似的空间布局结构。其中,滨海新城组团的范围是,黄金海岸管理区的管辖范围,东起戴河口,西起滦河口,北起抚宁县内的京哈铁路、昌黎县境内的沿海高速公路,南至沿海海域,面积425平方公里。通过保护性开发建设,形成秦皇岛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空间,将秦皇岛市打造成为河北沿海经济的第三级。
■28亿元保护山海关古城
记者在秦皇岛市采访时发现,这个滨海城市在努力利用独特的海岸线、构筑滨海旅游新城的同时,也在对城市内古老的长城资源进行保护开发。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山海关古城保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6日下午,从山海关古城内的制高点钟鼓楼上可以看到,雄伟的城墙内,错落有致的四合院的房顶上,灰色砖瓦此起彼伏,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及两边街景已整修完毕,仿古的店铺落座于街道两旁……
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估算投资需要28亿元,到目前已经完成投资15亿元,拆建安置和修复了一些文物古迹。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振宁说,山海关古城将在6月份的奥运会之前,向游人开放。
从中也可看到,在秦皇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管是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还是山海关的古城保护,都是为提升其旅游、休闲、度假的城市定位而服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