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油气行业 >> 中化认购山东弘润石化 油源短缺逼地炼投靠央企
 
中化认购山东弘润石化 油源短缺逼地炼投靠央企
时间:2011/1/4 
柴油荒刚过,央企已悄然加紧了收编民资油企的步伐,这也让我国地方炼油能力最强的山东省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行业洗牌。

继中石化收购山东鲁润宏泰石化100%股权后,近日,中国中化集团宣布与潍坊弘润石化签署了增资认购协议。此前,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化工集团、中海油都已在当地布局。因无进口原油权,在这场行业“混战”中,地炼手中的“牌”已越来越少。

央企分羹山东地炼

2010年12月27日,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润石化)与中化集团在山东商务大厦(济南)就合作事宜达成基本一致。据弘润石化内部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在与中化集团的合作中,对方掌控51%的股份,而弘润石化掌握49%的股份,且合作仅限于炼油生产板块。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选在2010年年终签订合同,是因为2011年开始双方的合作将涉及到生产与管理等事宜。

山东省现有计划内炼油企业21家,同时还有十几家国家政策保留以外的炼油企业,弘润石化的综合排名近年来稳定在前5位。如果按照一次加工装置能力排名,公司位列国内第四大地方炼厂,占全国地方炼厂总炼油能力约3%。

弘润石化国有化进程的尘埃落定,使得中化集团成为继中国化工集团、中海油之后,第三家进军山东地方炼厂的国有大型石化企业。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刘峰认为,对于弘润石化而言,正在规划的千万吨级炼油项目耗资巨大,而国有石化企业大多资金实力雄厚;此外,千万吨的炼油原料单靠地方炼厂自己的力量难以筹集,而中字头石化企业则有原油配额。而对于中化而言,在福建泉州项目因为各方面原因搁浅后,也开始大力推进与地方炼厂合作。

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性炼油群体,山东地炼正相继被“国字头”收入囊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正和、华星、昌邑、安邦、长城及化二等炼厂相继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中海沥青、中海油东营石化、海化集团、中海油龙口等也成为中海油在山东扩张地盘的主要代表。

此外,中石油和中石化也一直把山东作为大本营。除了炼油企业,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在加紧收编民营加油站。在刚刚过去的12月,拥有38座加油站和4座油库的山东鲁润宏泰石化100%股权作价4689万元转让给中石化。去年7月,中石油也与山东省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全面进军山东市场的开始。

无奈的“国进民退”

面对央企在本土的鏖战,作为国内除两大石油集团外最庞大的一块炼油资源,山东地炼并没有“坐以待毙”。事实上,一直在着手整合省内加油站资源的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已于近期取得了 “山东石化”的注册商标,她告诉记者,希望这一商标在山东炼油企业和加油站推广使用。但对这个统一“大品牌”的推广前景,刘爱英却表示难度很大。

刘峰告诉记者,事实上在山东地炼谋求“大炼化”的过程中,不断有炼油企业接纳央企抛来的“橄榄枝”,排名靠前的地炼企业大多已经被收购。

令人颇感惊讶的是,被收购已成为不少民营加油站的意愿。“在未获得原油进口权的情况下,地炼企业抱团不现实。”上述弘润公司人士表示,中化集团具有原油进口资质及配额,能够提供给弘润石化生产所需的原料,因此“公司很愿意被收购”。

“在油源受制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形势下,更多地炼企业被收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刘峰表示,拥有自己投资建设输油管线的弘润,背靠央企“大树”能大幅提升其竞争力,这也加速了山东地方炼厂生产格局的转型。他表示,因原材料供应未有保障,在政策和市场夹缝中生存的山东地炼企业盈利水平与中石油和中石化可谓有着天壤之别。

而最近的柴油荒也再度凸显石油行业垄断的弊端以及民营企业生存的艰难。东方油气网首席分析师钟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油荒引起广泛重视的去年11月,大部分地炼都因没有原料而闲置。“如果能将山东地炼开工率提升至基本满负荷状态,仅山东地炼就可以在当前月均50万吨柴油产量的水平上再增产90余万吨,这也接近两大央企炼厂11月努力后增产柴油的总量。”

地炼行业整体开工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受制于原油资源的配置。钟健表示,在2009年时仅山东地炼就具备近6000余万吨的加工能力,但日常山东地炼平均开工率仅有30%左右。即使在当前市场火爆的情况下,开工率也仅为45%左右。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2011年世界石油需求将保持增长
下一条: 国际油价居高不下 中石化叫停加油优惠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