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和一根烟囱
4月15日,保定宝硕股份氯碱分公司院内。
4个工人站在公共的净化烟气的水膜除尘器上,挥舞大铁锤将一块块水泥和砖砸落到几十米的地下,就在水膜处理器的旁边,一根高高的烟囱突兀地矗立在那里,顶上的帽子已经被拆掉了。掉落到地下的大块水泥块不时激荡起阵阵的尘土,一阵风吹过,又消逝了。
不远处,带着安全帽的氯碱分公司安全环保部李部长长久地盯着那根高高的烟囱,半天不发一语。
“我是眼看着这根烟囱一节一节地伸向天空,现在,又看着它一节一节地向地面坠落。”扭过头来,李部长有些伤感:“我是三十多年前进入这个工厂,也就在那时候,这根烟囱开始建设,三十多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工厂,和这根烟囱一样,我们都是这个工厂荣辱兴衰的见证者。”
实际上,两天前,在这根烟囱的旁边,已有两根铁烟囱被拆除,“用不了10天,这根大烟囱和它旁边的水膜除尘器也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作为安全环保部的负责人,李部长对烟囱有着特殊的情怀。“最早的时候,每天看到工厂烟囱冒烟,心里就高兴,心想只要烟囱冒烟,厂子就有发展,现在烟囱一冒烟,不论什么颜色,心里总是发紧,不论冒的白烟,还是黑烟,里面总会有一些二氧化硫,总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李部长告诉记者,拆除烟囱,是保定“蓝天行动”的一部分,在这次行动中,共有上千的燃煤锅炉和烟囱将被拆除,总投资将达3亿。
■“蓝天行动”与绿色保定
实际上,省委书记张云川刚到河北的时候,就对我省烟囱林立、黑烟滚滚的现状高度关注,他指示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烟气排放设施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全省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按照《河北省迎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保定市作为北京2008奥运的重点保障城市,专门制发了《关于印发保定市迎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实施方案的通知》,并提出建设绿色保定,实施“蓝天行动”,告别黑烟,推进低碳城市计划的工作方向。
蓝天行动的最终目标,就是市政府决定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拔掉市区禁燃区内的所有分散燃煤锅炉,在取缔燃煤锅炉的同时拆除废弃烟气排放设施。
而在保定市环保局污控处秦处长看来,蓝天行动有其更深的现实意义。“和别的城市不一样,现在很多城市空气污染的大头是工业,而在保定,工业对空气的污染只是占到50%,其余第三产业和取暖用的锅炉烟囱的污染也占到一半。”“现在市区仍有燃煤设施1100台,年燃煤量约272万吨,年排放二氧化硫约3.24万吨、烟尘6271吨。要彻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需要全面实施蓝天行动。”
秦处长表示,全面实施蓝天行动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应该会减少三分之二。
开展蓝天工程,既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在全社会推广清洁生产、节约生活的观念,推动生态发展文明观念的形成。
■不耽误今冬百姓取暖
拆除了百姓取暖锅炉,冬天取暖如何解决?
保定市有关领导表示,将按照以集中供热为主、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辅的供热原则,为相应区域内燃煤锅炉改造工作创造必备的基础条件,并将因地制宜地选用地源水源热泵、低谷电蓄热电锅炉、电低温辐射采暖等清洁能源替代方式。
2008年取暖期前,大唐保定热电厂有关集中供热单位必须按规划完成供热管网建设,将全部供热能力转化为实际的供热条件;宝硕集团化工分公司要在现有热电联产基础上,加大供热能力建设,满足周边用户需求。上述集中供热区域内燃煤锅炉于2008年取暖期前全部改造完毕。市燃气供应单位要抓紧研究和引进城市第二气源,确保城市燃气供应充足。
从百姓的取暖费用上,环保局秦处长对记者说,分散取暖改为集中供热后,费用不变,而使用地源热泵的,一次性投入相对高一些,但使用费用却要低很多,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尤其是,如果不取消这些锅炉烟囱,人们长期生活在充斥二氧化硫和粉尘的空气里,发病的几率将会提高,而治病的费用是无法计量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蓝天行动实际上更是一个民心行动。”秦处长说。
相关链接
蓝天行动工作步骤
1、2008年4月底前,全部拆除废弃的烟气排放设施,启动“蓝天行动”。
2、2008年5月底前,全部取缔未经环保审批、达不到环保排放标准、达不到安检标准的各类燃煤设施。
3、2008年底前,取缔4吨(含4吨)以下燃煤锅炉233台;2009年取缔4吨(含4吨)以下燃煤锅炉578台;2010年取缔4吨以上不能稳定达标的和达到淘汰年限的燃煤锅炉100台;2012年全部取缔市区燃煤锅炉。在取缔燃煤锅炉的同时拆除废弃烟气排放设施。
4、2009年底前,居民、餐饮服务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炊事禁止燃用原煤,全部改有清洁燃料。
5、新建住宅项目、工业项目强制使用节能环保建材,优先采用热电厂集中供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天然气、地源水源热泵、低谷电蓄热锅炉、电低温辐射等清洁能源技术。
6、大唐保定热电厂符合国家淘汰标准的4、5、6、7号机组必须在2009年底前关停。
7、列入取缔计划的燃煤设施,由三区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在规定时限内予以取缔。超过取缔时限后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年检、年审等手续,不得供水、供电。
打好古城历史文化这张牌
本报记者 静冬
夕阳下,斑驳的青石板路与两侧的灰墙黛瓦交相辉映。保定西大街,无处不彰显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古朴和沧桑。
“这条街道原汁原味的明清风貌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可以说这是保定的财富。要想提升古城的形象和品位,打好历史文化这张牌,我们的文章可做的多啦。”4月14日,保定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范跃进和“节能减排和城镇化建设全省行”的记者们,一同走进了西大街这条对于古城来说有着标志意义的历史街区。
■给古街“洗洗脸”
徜徉古街之上,满街的殡葬用品商店、自行车配件专卖店和昏暗的洗头房让人眼花缭乱。记者们为这里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而赞不绝口的同时,也为这里遮掩着古建筑的大大小小的霓虹灯广告牌匾,以及与古建筑极不和谐的商业门脸而遗憾。
“现在这条街的确显得有点杂乱,我们正规划着给这条街的‘洗脸’工程。”范跃进坦言,西大街政府曾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投资整治修缮过,但忽视了经营的协调性,当下的主要问题就是与之匹配的商业业态的不协调。目前,改造西大街业态的内涵和布局已被列为推进保定城镇化进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按照保定市城乡规划局出台的《关于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实施意见》,古城区将凸显“明清风貌、灰墙黛瓦,书院衙署、槐柳荷花”的城市形象。为了提高品位和档次,还特意委托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的知名专家编制了具体的西大街的文化形象设计。
“到时候,这条街将恢复代表保定传统商业文化的稻香村、槐茂酱园、协生印书局、万宝堂老药铺等老字号。”范跃进告诉记者,就像南京的夫子庙,他们也将朝着传统文化的方向进行规划,让保定西大街成为一张城市名片。
“不久的将来,古香古色的老牌匾将会代替有碍观瞻的霓虹灯招牌,糖葫芦、驴肉火烧、文房四宝、古玩字画……等颇具地方特色的商品都将一齐亮相。”说到西大街的未来,范跃进很是有信心。“毫不夸张地说,一个规划好的西大街可以抵得上建几家大的企业。到时候,保定又多了棵摇钱树。”
■延续古城的记忆
保定市区古迹众多,除了西大街,还有更著名的古莲花池和直隶总督署等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几年前,在当地就有个建设“文化大市”的官方提法。在当年的《保定市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中,不仅重点阐述了“修旧如旧”,还提出了新城区要“错落有致、淡墙坡顶、绿树成韵、清水绕城”的城市文化形象定位。而今最新的定位更为精练,只有三个字:“古”、“水”、“亮”。
记者了解到,为了充分体现古城的“历史文化之韵”,保定在规划上尤其重视控制古城的空间格局,按照文物古迹环境要求规范新建筑的高度、体量,以灰色为基调传承明清建筑的色彩,力求营造庄重协调的历史文化风貌。其次,还将结合实际恢复传统街巷名称(附以背景简介),在原有街、巷、胡同遗址适当位置,采取设立标志牌、标志物(碑)等多种形式,来延续古城的记忆和内涵。
透过所有的规划细节,不难看出保定凭借古城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传统商业文化优势,正在打造一个集旅游观光和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名城的意识和决心。
■记者手记
有感于古城规划的两个“全覆盖”
一个好的城市,离不开好的规划。在保定采访期间,记者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2006年前,保定市城市规划局,主要职责定位是管理城市规划。22个县中只有3个有独立的规划局。于是“重建设,轻规划;重技术设计,轻宏观管治”现象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2006年初,保定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将规划局改为城乡规划管理局。在各县(市)也成立了独立的城乡规划管理局,甚至在各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居委会)都设置了规划管理员。使全市规划系统的工作人员一下子从222人增加到了651人,还新增了兼职规划专管员6452人。从而构建了市、县、乡、村自上而下“全覆盖”的管理体系。坚持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协调,把城乡地域全部纳入规划的范畴,让规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使保定辖区内每一寸土地都“全覆盖”地纳入规划,不留空白。
两个“全覆盖”,在全省都可以说是处于“领跑位置”。目前,保定市总体规划编制,已向国家建设部请示由“调整”改为“修编”,这次总体修编将按市域城镇体系、都市区、主城区三个层面进行,并就产业结构与定位、综合交通体系、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三方面深化研究。
“保定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就是得益于规划的超前性。比如,有的城市为曾经拆古迹而懊悔不已,我们却因留住古迹而迎来了机遇。”当地几位接受过记者采访的官员几乎都有这样的认识,规划到位了,城镇化建设同样可以少走好多弯路,更可以大大地降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