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前,业内人士提到刚成立的华电集团,对它评价多是“三多一低”,即老小机组多、不良资产多、亏损企业多、盈利能力低。
5年后,面对华电集团改变旧貌创出的“再造一个华电”业绩,业内人士对它的评价已是“让人刮目相看”。
统计显示,2007年底,华电集团拥有的发电装机从2002年底的14个省(区、市)扩展到25个省(区、市);发电装机规模从2554万千瓦增长到6302万千瓦;资产总额从835亿元增长到2390亿元;年发电量由1161亿千瓦时增长到2563亿千瓦时,增幅居五大发电集团之首;实现利润总额从8.76亿元增长到42亿元。
让人刮目相看的业绩,是华电集团8万多员工5年来全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加快清洁发展带来的。
电力工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发电装备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电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华电集团成立之初,由于技术水平低的老、小机组多,拥有的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仅为12.71万千瓦。其中,每千瓦时供电煤耗高达480克左右的10万千瓦级及以下小火电机组共达95台454.8万千瓦。机组小,能耗高,意味着污染重,也意味着企业发电成本高,效率低,在造成集团亏损企业多的同时,也影响了集团整体效益的提高。
面对现状,华电集团在确立“科技兴企”战略的同时,围绕节能、环保,提升企业整体装备技术水平的目标,抓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对电力旺盛需求机遇,投资数百亿元,一手抓加快大容量、高参数、低煤耗和坑口路口、煤电一体化火电项目建设;一手抓推进企业烟气脱硝、秸秆发电、海水淡化、锅炉微油点火、等离子点火、大容量循环流化床、辅机变频等先进技术应用改造,使集团整体装备水平和运营技术水平低的面貌迅速得到了改观。
截至2007年底,集团拥有的火电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的已达99台共3975万千瓦,占集团拥有火电装机总容量的72.2%,比成立时44.3%提高了27.9个百分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达到了26台共1666万千瓦,占公司火电装机的30.24%,比成立时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投产的30万千瓦机组共6台、60万千瓦机组共14台、100万千瓦机组1台。
随着一台台大机组相继建成投产,特别是大容量、高参数、低煤耗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建成投产,华电集团在自身盈利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为我国电站设备设计制造和电力工业技术等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贡献。
华电国际邹县电厂2006年12月投产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创出了同类型机组建设速度最快、工程造价最低、调试时间最短、整体质量最优的全国纪录。
2007年7月,邹县电厂投产的第二台百万千瓦机组又以国产化率达90%以上的成果,获得了“国产化率最高”的美誉。邹县电厂2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设计供电煤耗每千瓦时为270.19克,按2007年全国每千瓦时平均供电煤耗357克计算,2台机组一年可节约标准煤99万吨,省下的煤炭除可减少2.6万节火车车皮的运输量外,还可供1台35万千瓦机组发电18个月。
华电灵武发电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空冷技术,在2007年6月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国产化程度最高的2台60万千瓦超临界空冷机组。投产运行结果显示,与传统湿冷发电技术相比,机组节水率可达70%,年节水量超过1000万吨,相当于所在地区32万人的一年用水量。灵武发电公司正在规划建设的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作为国产化示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空冷机组。
随着企业烟气脱硝、秸秆发电、海水淡化、锅炉微油点火、等离子点火、大容量循环流化床、辅机变频等先进技术应用改造和创新的推进,华电集团在建成一批环保项目的同时,也正在实现电源结构多样化的转变。
华电国际山东十里泉发电厂通过对锅炉成功实施秸秆燃烧技术改造,2005年建成投产了我国第一台秸秆混燃发电机组,年利用秸秆能力达10万吨,相当于年替代7.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51万吨,并可每年给周边农民带来3000万元的收入。
华电青岛发电公司2006年投资6.2亿元建成的4台30万千瓦海水脱硫设备,可年削减二氧化硫3.5万吨、烟尘2000吨,成为我国第一个成功采用海水脱硫工艺的发电企业。
华电湖南长沙发电公司2007年底建成的2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作为国内第一个同步建设脱硫脱硝和高效静电除尘、灰渣综合利用、用水排水闭路循环系统的机组,在机组发电时完全实现无烟无味无污染。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3.9万吨、氮氧化物5412.5吨、烟尘19.25万吨。
正在实施的国家“863”示范项目——华电浙江半山20万千瓦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到2010年建成后将实现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燃煤污染物近零排放。
装备技术水平、企业实力的提升,也为华电集团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响应国家号召,走在关停小火电的前列创造了条件。2007年,华电集团与国家发改委签订“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73台468.3万千瓦的责任书,在此基础上,华电集团自我加压,把“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的规模增加到了99台692.3万千瓦。
经过集团上下共同努力,在关停机组所在地政府的支持下,到2007年底,集团实现关停的小火电达到了31台共175.9万千瓦,完成原年度关停目标140.7%。其中,杭州半山电厂、辽宁清镇电厂、山东滕州电厂共5台机组提前6个月实现关停,湖北黄石电厂2台机组提前8个月实现关停,贵州水城电厂、福建厦门电厂4台机组提前1年实现关停,四川攀枝花电厂6号机组、山东十里泉电厂3号、4号机组提前2年实现关停。
科技兴企、“上大压小”,也使华电集团节能减排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2007年,华电集团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347.11克,比成立时369.51克降低22.40克,累计节约标准煤385万吨,节约发电燃油38.5万吨,直接实现节能价值33.5亿元。集团单位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与组建时相比,分别下降了57%、60%和22%。其中,2007年在新建火电机组大量投运的情况下,集团企业每千瓦时发电量平均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63克,比上年同期降低47%。今年1、2月份,集团企业每千瓦时供电煤耗完成341.67克,比上年同期下降10.02克,节约标准煤39.77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