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日前参加宁夏化工企业2007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考核评价的专家,针对一些企业有意掺水分打埋伏、管理基础差算不清节能减排账等现象讲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节能减排对企业是硬杠杠,是检验企业管理水平的试金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对此,笔者颇有感触。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资源能源高消耗、污染废弃物高排放、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真正算细账,往往是经济发展赚来的钱还不够用来治理污染,得不偿失。现阶段搞好节能减排,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未来“精细化”时代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为此,节能减排必须与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产业产品升级等工作一样,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议题,成为评价企业管理水平高低新的重要依据。
企业管理永恒的课题是提质降耗增效,最大限度追求少投入多产出,只有把消耗降下来,才能把效益提上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而切实搞好节能减排,最经济地组织生产,正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人们习惯的高水平的企业管理是产出层面的上规模、求速度;而在内涵式和“精细化”发展阶段,管理的内容应该是“好”优先于“快”。社会的发展阶段转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必须相应提升,管理的内容与重点就必须作出调整。因此,企业当前最重要的新任务就是,尽快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投入、监督、考核、统计记录、反馈制度,既要有节能减排的目标,更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既要有资金投入的保障,也要有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支撑;既要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更要有让每一位员工循规蹈矩的约束机制。要做到这些,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彻底的流程再造,同时要让员工认同节能减排的革命。
我们当前提的现代企业概念与几年、十几年前相比已有很大不同,未来的企业必须越来越深地融入社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节能减排已成为社会的主流,自然也应体现在企业的价值取向和管理体系中,对此我们每个企业都必须作出响亮的回答,没有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