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6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抢占节能减排的制高点
 
抢占节能减排的制高点
时间:2008/4/10 

  《光明日报》2008年4月9日报道 从2002年底成立至今,中国华电集团五年内规模翻了一番,装机容量达6302万千瓦,实现了“再造一个华电”;效益翻两番,主营业务收入720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而另一份成绩单无疑更加靓丽:五年累计降低供电煤耗22.4克/千瓦时,实现节约标准煤385万吨,节约用电24.3亿千瓦时,节约燃油38.5万吨,直接实现节能价值33.5亿元。通过科学发展,华电集团不仅践行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更在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中实现了竞争力飞跃。

  遍地盛开节能花

  电源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电力产业的“顽疾”,表现在小火电比例过大,水电、核电及新兴绿色电能发展缓慢,直接导致我国供电煤耗偏高,环境污染严重。

  在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华电集团不断优化电源结构和技术结构,始终向国际最先进、最高端的节能发电水平看齐,抢占节能减排的“制高点”。

  走在华电湖南长沙发电公司厂房内,抬头看到的是玻璃钢架结构节能顶棚,窗外配套同步建成的高效静电除尘、灰渣综合利用、用水排水闭路循环系统,使这里完全达到无烟、无味、无污染。2007年末,作为华电集团脱硝示范性工程,两台“绿色火电”相继在此亮相,它的非凡意义在于率先建成我国60万千瓦同步脱硫脱硝超临界机组,每年不仅可减排二氧化硫3.9万吨,还可减排氮氧化物5412.5吨,减排烟尘19.25万吨。

  不止这些,在山东邹县,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其供电煤耗仅为270克/千瓦时,两台机组一年可节约标准煤99万吨。在宁夏灵武,两台60万千瓦超临界空冷机组“横空出世”,较传统湿冷发电机组节水70%,年节水量超过1000万吨,相当于32万人一年的用水量……“华电集团不仅要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高效煤电,还要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当前能源消费主要依赖煤炭的局面。”华电集团总经理曹培玺如是说。

  “水、火、气、核、风共舞”,如今的华电集团,正绘就一幅清洁发展的蓝图:在拥有我国第一家流域水电公司,实现对乌江流域进行梯级开发的基础上,金沙江中游、上游水电开发加快推进;“西气东输”配套工程273万千瓦燃气发电机组全部建成投产;继建成内蒙古辉腾锡勒、新疆小草湖风电后,又投身开发目前国内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积极参与上海、北京太阳能发电项目……目前,华电集团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13个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共计405.15万千瓦,预计二氧化碳年减排683万吨。其中,2007年12月11日,英国益可环境金融集团公司和德意志银行与华电集团签订了“CDM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超超临界项目碳减排条款书”,预期每年减排300万吨、收益3300万欧元,创下了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出售单笔之最。

  技术“加速”显威力

  节能减排的成功推进,离不开科技创新这台“加速器”。

  秸秆发电一直是国外电力企业传统的节能技术。华电集团在该项目改造中,大胆创新技术,在国内率先研发了直流秸秆燃烧器,首次采用长距离气力输送秸秆粉末技术,自主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秸秆制备技术,填补了国内秸秆发电技术的空白,开创了国内利用生物质能发电的先河。华电集团山东十里泉发电厂投运的我国首台秸秆混燃发电机组,每年可消耗秸秆达10万吨,相当于7.5万吨标准煤。改造后的机组既减少了煤炭消耗,每年又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3000万元,同时还减少了废弃秸秆燃烧造成的“狼烟”污染。

  在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队伍中,华电集团走在了电力行业的前列。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空冷、烟气脱硝、秸秆发电、海水淡化、锅炉微油点火、大容量循环流化床等一大批先进技术投入生产运营,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了企业以及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简称IGCC),是将煤炭气化、煤气净化和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有机结合的创新发电技术,具有高效、清洁、节水等诸多优点,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高效洁净煤发电技术之一。华电集团目前正在其下属杭州半山发电厂筹办建设一台20万千瓦级的IGCC发电机组,并已被国家科技部正式作为“863”计划重大项目立项。该课题进行工业示范后,将使我国成为拥有IGCC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国家,必将对我国以煤为主的发展技术带来质的飞跃。

  技术创新同样在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上显出威力。华电集团多年来围绕脱硫改造积极开展污染治理,仅2007年一年华电集团就完成环保技改及前期项目34项,完成投资6.3亿元。

  其下属青岛公司是我国北方第一家采用海水脱硫技术的企业,脱硫效率达到91%以上,每年还可节约淡水300多万吨。

  推行“对标”成长效

  “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十一五”国内生产总值单位能耗和二氧化硫总量分别降低20%和10%目标的重要举措。华电集团成立之初,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仅为12.71万千瓦,10万千瓦级及以下小火电机组95台454.8万千瓦,运龄超过20年以上的机组占运行容量的40%,供电煤耗369.51克/千瓦时,成为制约公司节能减排能力的瓶颈。

  “通过‘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不仅能有效改善电源结构,也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华电集团视“上大压小”为企业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机遇,自我加压,做出“不但要关停,而且是主动提前关停”的承诺,决定在国家下达“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73台468.3万千瓦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小火电关停力度,实现关停99台692.3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规模。2007年,集团一年关停小火电机组31台175.9万千瓦,超额40%完成年度目标。

  据华电集团制定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到2010年年底,华电集团供电煤耗完成336克/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92.6万吨以内。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离不开节能降耗的常态管理。2007年起,华电集团组织专家完成了33家企业节能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全集团开始推行“对标管理”。华电集团坚持每季度发布主要能耗指标的情况通报,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机组能耗情况进行对比排序,与全国和五大电力企业同类型机组的标杆值、先进值进行比较,寻找差距,解决问题。为了让约束性指标“硬”起来,集团建立了长效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体系,层层分解节能目标,并将其完成情况纳入企业年度业绩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节能减排 汽车产品柴油化将是必然趋势?
下一条: 春风吹绿第一枝——北方电力节能减排纪实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