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在线讯走进南浔区镇西镇的浙江湖磨抛光磨具制造有限公司,上空看不到一根架起的电缆线,烟囱里看不到黑烟滚滚。总经理嵇兴林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花费近8000万元建造了将近1公里的“地下走廊”,所有原本架设在高空的电缆线都挪到了地下;通过技改,利用“循环套用”的方法,企业实现了生产废水的零排放……
从家庭作坊式小企业到全国最大的抛光模具生产出口基地,“湖磨”10多年来的成长史更像是以科技推进节能减排的创新史。
“湖磨”的产品多数面向欧美市场,“企业污染严重不严重?”、“通过什么方法解决污染问题”……这些嵇兴林创办企业之初并不在意的问题,让嵇兴林较早意识到了只有通过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与国际接轨的道理。
“湖磨”的抛光磨具需要自磨去表面粗糙这道工序,在生产过程中需用大量的自来水,并产生基本同等量的废水,在废水中又含有较多的高岭土、长石粉、砂粉等多种原料成分的浆液。为了进行提取、回收再利用,嵇兴林多次赶往景德镇陶瓷学院进行样品成分分析,在与该学院专家的合作之下,终于研究出了一个新配方。如今,磨水流入废水池后通过沉淀“循环套用”,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为了降低能耗,嵇兴林还对窑炉烧结的工艺进行技术创新,他投资了1200万元将原先的烧结隧道窑和烘干窑进行改造。如今,企业不仅生产时间缩短,而且生产总量提高很多。
此外,“湖磨”利用烧结窑炉的高温余热转换蒸汽,取代了生活锅炉烧煤取气,并利用窑炉余热干燥半成品和产品,每年共节约标煤6750吨,节约资金541万元;利用压滤机压滤成饼的磨料泥浆回收、利用多余蒸汽提供商品汽……近年来,“湖磨”通过节能降耗、废料回收,累计创收约68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