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4中国山东国际风能技术及海上风电装备展 | 亚洲绿色工厂设计、建设及厂务大会暨展览会 | 2024 第四届广州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技术展 | 2024贵州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交易会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绿色气候基金怎样才够花?
 
绿色气候基金怎样才够花?
时间:2011/5/4 
在谈到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教授艾伯特曾经发明了能降低成本达到50%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时,南非进行新能源类投资的NB公司总经理Tshediso Mabelane自豪之中透着些许无奈。

艾伯特教授曾经用10多年努力开发出的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最终被德国企业买断;Mabelane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特别是在新兴能源方面,南非并没有创新的传统,所以不少技术都需要从国外引进。

缺乏资金撬动,是阻碍非洲发展中国家实施绿色经济转型的一个主要难题:这些环保技术代价昂贵,而“蛙跳式发展”并不一定适应于每一个领域;为此非洲正在积极寻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

伴随着南非德班会议临近,以撒哈拉南部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坎昆协议》的代表性成果“绿色气候基金”展露了更浓厚兴趣,称此次德班谈判需要加入独特的非洲视角。

记者也从南非政府方面了解到,南非此次心气颇高,提出要在金砖国家的帮助下,“完成以往历届大会未能完成的使命。”

围绕着到2020年之前,这“每年1000亿美元的绿色气候基金应该怎么样才够花”,讨论正在非洲进行着,毕竟此次设立绿色气候基金的委员会联委主席,是南非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负责人Manuel。

1000亿美元远不够用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非洲有能力跨越种种既定约束,比如移动通信行业已通过蛙跳式发展超越了传统的固定电话。”南非国际营销理事会英国区经理John Battersby 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下一项突破将会出现在能源供电领域,水力发电或将成为关键。”

不过世界经济论坛环境方面资深主任沃伦则提出,即便是每年1000亿美元,如果是要扶植一个低碳经济的转型,恐怕都投向非洲也不够。

撇开需要为气候变化带来的破坏所付出的成本,1000亿美元将不太可能包括在非洲大陆上,对于更清洁、更广泛的能源系统方面的投资。

例如仅仅是在“南非可再生能源倡议”的估算中,到2020年,南非将要建成20亿瓦的可再生能源,然而这仍然低于该国能源结构的20%,却会花掉500亿美元。

因而,沃伦认为,利用绿色气候基金这1000亿美元/年的最好方式,是利用这笔资金来吸引其他对于非洲大陆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投资,特别是来源于私人企业方面。

实际上,南非已经在开始研究这一点:“南非可再生能源倡议”就在发掘,应该如何使用从国际社会得到的公共资金,来降低国内可再生能源计划面临的资本压力,例如通过债务减免或者提供风险担保文书。

通过这种混合的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投资活动,绿色气候基金的1000亿美元/年可以用来引导更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资本流动,沃伦认为。

搅动经济绿色转型

这种绿色气候基金的使用,不仅可以升级非洲的能源投资计划并且达到减排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帮助获取能源,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沃伦表示:“例如在非洲的很多分散的太阳能项目,如果在私营部门累计投资风险可以识别的情况下,上述项目都可以得到融资了。”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这些投资就不必以“海外援助”的方式发放,而是作为资产负债表上的“外资”投入,这在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时,还刺激了私人部门与非洲之间在投资和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

沃伦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减排目标反而成为了国内生产总值中加强绿色增长策略的一部分,成为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吸引力。”

沃伦表示,目前的紧要问题在于,什么样的行业可以吸引到国际绿色投资伙伴关系,而发达国家在提供绿色气候基金方面,又应该如何扮演上述角色并提高基金效益?

南非贸工部下的工业发展署主任Fikile Khumalo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南非以及整个南部撒哈拉非洲都拥有广阔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同时也看好绿色经济,而南非国内目前拥有的是一个潜在的太阳能市场。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十二五”中国电力发展思考
下一条: 能源装备业须加快“绿色转型”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