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志认为:“就现状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中,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同时并存,形势渐趋严峻,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据专家测算,目前全国每年化肥使用量达4700万吨,利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使用量140多万吨,利用率仅为30%左右;灌溉用水效率仅为45%;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利用率较低,对水体污染影响巨大;同时,畜禽粪便中的各种病原体还污染了周边环境,极易引发疾病流行。
另外,水产养殖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缺乏规划,产生的污染对水体自然生态系统也造成了直接破坏。尽管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不多,但消耗了大量的高耗能产品,如生产1吨氮肥平均要消耗1.4吨煤炭。
为此,朱立志提出:“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于要结合各地特点进行技术集成创新,组装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同时,还要完善与现有技术体系配套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快建立农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激励机制。”
除外,朱立志还提出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减少物质能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消除废物排放,保护环境、提升生态功能;扩大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农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包括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高层次的生态与社会服务;将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重塑农业发展的理念;加强农业节能减排支撑点的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在抓重点工作的同时,亦有其难点,比如节能减排时,相应的补偿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对潜伏期较长的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所造成的土壤生态恶化、过度使用耕地导致的土地退化,国家相关法规对此也规定了一些要求,但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却相当困难。再如,对农民使用农药化肥的监控如何进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多长时间监测一次?以及监测的费用来源等问题有没有解决等。
另外,农业生产上的工业投入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同时亦是农业生产中产生污染的主要来源,故此必须减轻不合理施肥用药等对环境的污染。
朱立志分析说:“要想真正的消解节能减排这块‘坚冰’,有四个方略: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农业污染综合防治、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科学使用工业投入品,眼下,开发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生产生物质能源,既可以避免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又可以有效替代高污染、高排放的化学能源,是农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
朱立志认为,农业污染综合防治要求对源头、过程以及末端同时进行防控,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减少投入量,节约能源;对生产的末端的污染防控不是简单的污染搬移,而是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此外,大力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减少因保障农业用水而造成的工程耗能和灌溉耗能,进一步促进农用能源的节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