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页岩气:市场爆发还要等多久?
 
页岩气:市场爆发还要等多久?
时间:2011/8/2 
7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与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签订了《页岩气探矿权出让合同》,这是国土资源部自1998年成立以来首次向企业出让油气探矿权的协议。这家企业同时取得了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页岩气勘察许可证。

有分析认为,这项合同的签订意味着民营企业涉足页岩气开发指日可待,中国能源市场将掀起一场页岩气的革命。

另据了解,国家能源局有关官员表示,页岩气专项发展规划将尽快出台,五年后的页岩气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辽宁成大、杰瑞股份、海油工程、中海油服、中国石化、江钻股份、中国石油等七大页岩气概念股上市公司纷纷期待一次爆发。

然而,一些事实表明,关于上述页岩气的市场前景,有待更理性的认识。

期待工业化开采

1821年,美国开凿出第一口页岩气井。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的巨大成功,页岩气在全球范围内也持续升温,目前,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十多个国家也启动了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试验工作。

2004 年,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开始调研我国页岩气资源状况,证实了页岩气确实在国内广泛存在。

经过五年的探索,2009年,中国首个页岩气开发试验项目终于在四川威远启动,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了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同时,在云南、贵州、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也开始了页岩气水平井的开凿。2010年,在四川威远试验区的威201井获得重大发现。

我国页岩气开发获得如此大的进步,是否意味着盈利就近在眼前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邱中建告诉《科学时报》记者:“我们只是刚刚开始了对页岩气的工业化试验,还谈不上盈利。”

目前,我国开凿一口页岩气水平井需花费4000万到5000万元人民币的成本,有的甚至达到7000万人民币。而美国著名的巴奈特页岩气水平井成本则在1700万到2300万元人民币左右。

“成本太高,技术尚未完全过关,还不具备工业开采的价值。”邱中建说,“只有规模化的开采,才会有盈利。”

然而,从客观条件上来说,与美国相比,中国页岩气的规模化开采具有更大的困难。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认为,从沉积地质上来看,中国页岩气有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套页岩,发展潜力很大,但我国有利的海相页岩埋藏更深、地层破碎程度较高而时代较老,加之地面复杂和水资源的缺乏。这些都限制了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的速度。

对此,邱中建建议:“我们需要先在一些与美国地质条件相同的地区开展生产示范区,将这些示范区运行成熟。同时还要探索一些地质条件特殊的页岩油气,如陆相页岩气、页岩油等。”

他介绍,生产试验区工作目前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近期,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规划在若干年内将四川威远县境内的威远气田建设成全国首个页岩气生产试验区。

关键技术仍在攻关

“我国页岩气成功走向规模化工业开采的必由之路在于理论和技术的革命!”邹才能指出。

时间倒回到1976年,页岩气还没有被人们清楚的认识,美国已经开始从国家层面上推行页岩气勘探开采的基础研究。从1976年到1992年间,联邦政府共投资9200万美元。邹才能说:“这是一笔稳定而庞大的投入,保证了后来他们在技术上的突破。”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目前页岩气开采中的关键技术。简单地说,页岩气的开采过程需要先从地面垂直钻探到页岩层,再通过开凿水平井穿越页岩层内部,并在水平井内分段进行大型水力加砂压裂,获得大量的人工裂缝,还需在同一地点,钻若干相同的水平井,对地下页岩层进行比较彻底的人工改造,造成大面积网状裂缝,最后获得规模产量的天然气。

在美国开凿出第一口井之后,由于尚不具备这项技术,页岩气产量一直不高。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突破后,美国页岩气井数量猛增。2010年,美国页岩气生产井5万口左右,产量达到近1400亿方。

“而我们现在还不完全具备这项技术。”邱中建说,“水平井能够钻,但分段压裂还正在学习之中。”

除此之外,研究者对我国页岩气资源量评估也有很大出入。各类文献指出我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从10万亿方到36万亿方不等。但邱中建认为这些数据都不很可靠,“完全是用类比法进行的评估,缺乏大量的页岩气井作为依据。”而美国则通过已经完钻的大量气井,获得了较为准确的数据。
“逐步掌握真实的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对今后的开采工作举足轻重。”邱中建强调,“这是我们对页岩气进行规模化开采的基础。”

可喜的是,今年4月,国内第一口页岩气水平井在四川威远县境内顺利完井。

邱中建对技术攻关信心十足:“按照现在的进展,只要有设想、有投入、有人干,技术肯定不是问题!”

创新才是生命力

在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历史上,民营企业功不可没。以巴奈特盆地为例,1981年,米切尔能源公司开始在这里钻了第一口页岩气直井。

这口井已实现累计产气 1100万立方米,目前日产量仍保持在0.9万立方米水平。同时,公司研发人员还致力于巴奈特页岩气藏特征和压裂技术的研究。

2002年,米切尔公司被丹文能源公司收购,截至2005 年,公司开凿水平井数量已超过2000口。

与美国的情况相反,我国页岩气开发则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国有企业为主导。

“在美国,民营资本一直是市场的主体,中小企业在多年从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邱中建这样评价,“小公司创新能力非常强,反而是大公司比较保守。”

他还指出:“有些民营企业是家族性质的,几代人都从事这个行业,也积累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进军页岩气市场,邱中建认为只有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中小企业才能为这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减免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会推动民营资本的加入。

邹才能则认为,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是一项投入大、风险高的工作,“如果打一口井需要花几千万,需要打不少的井才能盈利,投资数额巨大,国内一般的小公司承担不了这样大的风险。”

因此,邹才能建议,和理论、技术革命同时进行的还应该有“成本革命”。“需要通过开采机制理论上的研究、技术上的创新发展、管理模式上的革新等多种手段,实现成本降低。”他说。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蒋兆祖:冷静应对电荒 切勿夸大
下一条: 中国需要强有力的核监管机构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