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4北方清洁能源博览会暨能源装备创新成果展 | 2024中国山东国际风能技术及海上风电装备展 | 亚洲绿色工厂设计、建设及厂务大会暨展览会 | 2024 第四届广州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技术展 | 2024贵州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交易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规范煤化工产业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规范煤化工产业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时间:2011/8/23 

    近年来,“逢煤必化,遍地开花”,似乎成为我国煤化工快速发展的代名词,但由此引发的盲目建设和产能过剩,又往往引发国家政策的调控,产业发展跌宕起伏。

    因此,我国要切实加强煤化工产业的调控和引导,规范煤化工产业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严格产业准入政策。国家发改委要求煤化工示范项目要建立科学、严格的准入门槛。这意味着煤化工行业准入将更趋严格。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中国石化工业协会经济运行处处长范德标8月11日表示,尽管中国煤化工行业存在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但是,这一行业的发展仍在加快。

    范德标透露说,目前,各规划中的煤制油项目总规模已超过了4000万吨,规划中的MTO甲醇制烯项目多达18个,总能力达1410万吨,还要新建的自行配套甲醇能力4230万吨,而2010年,国内甲醇开工率不足40%。

    范德标说,从长远考虑,发展新型煤化工是解决我国原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有效途径,但项目过快也会对新型煤化工产业造成损害。

    范德标认为,造成一些煤化工行业无序发展的根本原因,一是地方利益趋势,一些地方政府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有资源就上项目。二是体制上的原因,我们一些大的项目投资几乎都是由政府主导的。一些地方政府考虑的只是自己在任期内,能够利用项目投资拉动本地区GDP,推动就业就达到目的,至于今后如何发展,考虑不多。

    他表示,上述两个原因都跟政府有关。其次是许多企业为了取得规模效应,在竞争中赢得对手,拼命扩能。

    据了解,一些煤化工行业的利润诱惑,也是导致产能扩张的一个原因。行业机构金银岛化工资讯部分析师王贞贤表示,“目前来说,我国煤化工具体到MTO这块利润还是可以的。所以说很多人也是看到了这一利益,想进去。”

上市公司获益明显

 “现代煤化工项目的相关产品都是国内市场需求较为旺盛的产品,如果发展合理,未来项目投产后将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营业收入。”中投顾问李加楠指出,从目前已经投产的企业来看,从现代煤化工中获得较好收益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事煤化工工程设备建设的化学工业工程企业,如中国化学、东华科技等。一类是已经投产的涉足煤化工项目的上市公司,多以煤炭公司为主,比如兖州煤业,中煤能源等。

  而对于兖州煤业来说,对煤化工的重视不言而喻。兖州煤业公司投资者关系部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专门成立煤化工销售公司负责煤化工产品经营。并且作为山东当地数一的煤炭企业,公司煤化工产品的质量优势和规模效应远远大于其他企业,在价格上也处于领先水平。兖州煤业公司表示,公司的煤化工已经进入正常的生产阶段,并且已经开始盈利。

  而对于中国化学和东华科技来说,这两家公司在国内的煤化工项目设计及总承包市场上占据份额超过九成以上。煤化工投资热潮也给上述公司提供了不少项目订单。中国化学2011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近590亿元,半年的合同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新签合同额。

  而对于大多数还处于在建或拟建状态的煤化工项目,还不能为相关企业贡献利润。上述兖州煤业人士也表示,公司目前虽然开始盈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贡献利润有限。

  而对于政策中提到的,国家将严格审核新的煤化工项目,李加楠指出,审批严格将会对已经涉足煤化工项目的上市公司形成利好。例如,中煤能源、中国神华、中国化学等上市公司。

“逢煤必化”已成怪圈

  国家石油和化学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延伟表示,目前随着煤化工产业总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煤化工生产大国,但是也面临着投资过热、产能过剩,风险过大等现象。其中,传统煤化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而煤制油、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虽然在我国尚处在示范阶段,但存在一定的投资过热势头。

  刘延伟说,“随着‘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节能减排压力增加和煤化工行业内部及相关外部行业竞争的加剧,目前‘逢煤必化’的现状必须要破除,推动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据介绍,煤化工产业目前遇到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国家煤化工发展产业政策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带来的影响,也有地方政府出于对政绩的追求而进行的产业推动,更有企业对产业、市场、产品波谷周期认识不清、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的原因。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副总经理吴刚介绍,当前煤化工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不协调。新矿集团在西部某省竞买一处煤炭资源时,当地政府竟然要求煤炭的就地转化率要达到72%!  
  吴刚说,要改变当前煤化工乱象,不适于搞煤化工的地方,政府不要硬性要求煤炭资源转化。地方政府考虑增加地方GDP,顾虑政绩考核,因此,推动了煤化工发展。对此,国家要从政策上进行引导和调控。

  一些专家对此持相同观点,一致认为,根治产能过剩,单靠企业方面的力量还不够,关键在于各级政府要彻底转变发展观念,这就要进一步改变和完善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政绩考核如同一个指挥棒,其方向正确,发展才能科学。

盲目追逐GDP致产能过剩

    随着石油身价的与日俱增,作为石油的替代品,煤化工产品已经越来越受到行业和资本市场的青睐。
  一则关于煤化工《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将于年底出台的政策利好消息很快就在资本市场上有所反应,8月2日,在沪深股指大幅下跌之时,大多数煤炭股依然表现出强势未改的态势。
  而在煤化工热度持续上升的背后,存在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盲目追求GDP,很多不符合要求的煤化工项目也会被批准建设。”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煤化工规划产能过高,未来煤化工项目投产后或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环境保护压力和技术风险同时存在。”
  代表煤化工“十二五”规划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预计年内出台,相关媒体报道指出,未来煤化工发展将由适度改为谨慎。显然,煤化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现在一些焦炭、电石等传统煤化工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目前已面临发展瓶颈。”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继续指出,“对于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由于近年来在建和拟建项目较多,现在也已呈现出发展过热的现象,未来或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建和拟建的煤制油项目产能累计已经高达4000万吨以上,煤制天然气项目产能累计达1500亿立方米以上,甲醇制烯烃产能累计达280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达320万吨。
  对于各地政府来说,尤其是拥有煤炭资源的省份,“单纯把煤炭卖出去与把煤炭就地加工相比,对当地GDP的贡献后者要远远大于前者,”大同证券研究所煤炭行业分析师于洪指出,“而煤化工就是就地加工成其他产品,这样来看,各地政府积极发展煤化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投顾问李加楠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盲目追求GDP,地方政府对煤化工的热情也较高。
  对于很多煤炭企业来说,延伸企业的产业链是他们用来平衡业绩的主要模式。“毕竟煤价不是永远保持在一个高位的,”于洪表示,“煤化工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并且产品相对单一不是很复杂。”
须正视盲目发展带来的问题

    有些地方仍存在不顾条件大上煤化工的问题,且引发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现。
    一是加大产业风险。由于一些地区片面强调煤炭转化比例,部分项目重复引进未经验证的技术,致使建成后不能正常生产,巨额资金投入不能发挥效益;有的项目盲目上马,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开发滞后,目前全国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50%左右,二甲醚装置也大量闲置,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破产倒闭;还有的项目不核算煤炭资源完全成本,不落实节能减排责任,不分析煤炭的全过程转化效率,只强调加工工序的效率和效益;还有的企业以发展煤化工为名,行圈占煤炭资源之实,项目盲目布局,造成大量重复建设。
  二是加剧煤炭供需矛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项目新增用煤已超过亿吨,各地规划拟建项目新增用煤总量还有几亿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煤炭净调入地区在现有火电厂供煤已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在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煤化工盲目建设和过度发展不仅加剧了煤炭供需矛盾,也直接影响到全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三是增加节能减排工作难度。煤化工属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受技术制约,煤炭在整体产业链中的能源转换效率不高,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煤化工的无序发展必将直接影响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四是引发区域水资源供需失衡。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主要蕴藏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大部分煤化工属高耗水产品,发展规模必须量水而行。但一些地区不顾水资源供给约束发展煤化工;一些企业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节水意识淡薄,继续采用高耗水技术装备,严重浪费水资源,这将对区域水资源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产业亟需加快转型升级

  煤化工发展最终目的是要解决我国石油替代问题,能源安全是个战略问题,需要国家尽快出台有关煤化工行业标准,以终止当前行业发展的无序状态,推动煤化工产业稳步发展,向高遄迈进。
  山东能源集团总工程师翟明华介绍说,根据相关规划和产业发展需要,山东能源集团“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煤化工产业投资超过千亿元,具体产业领域的选择一定要坚持“高质、高端、高效”的原则,力求产业健康发展。
  刘延伟认为煤化工产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布局导向。首先是政策导向,也就是产业选择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对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其次是资源导向,力求“近煤近水”资源丰富,形成煤电化一体开发格局,发挥内部协同效应;再次是市场导向,对产业、产品进行充分论证,掌握行业发展前景。
    化工专家、原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厅副厅长张东泉认为,煤化工是煤炭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有两个着力点:一是瞄准大市场发展煤制油、煤制气产业;另一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新材料等高端产品,实现产业升级。
    具体到山东省的煤化工产业,他认为,山东煤炭企业在进军西部地区时,必须从高端出发,发展煤制油气产业,从而更好地利用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省内主要依靠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走精细化的路子,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东部沿海地区要靠引进技术、合作项目、进口原料等手段,发展临港型高端新型煤化工基地。

企业介入还须审慎抉择

  煤化工作为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一个项目动辄数亿元、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投资,一旦产业布局出现不当,将造成极大损失,同时对投资的母体企业造成拖累,因此必须要审慎选择行业切入点。
  张东泉表示,对于煤化工产业这样的大型投资项目,必须慎之又慎,前期论证一定要细致到位,几十亿元的投资项目,即便拿出几千万元来作论证也值得,关键是要把产品、技术、市场分析透彻,对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风险作出充分评估。
  全国化工合成氨设计技术中心总工程师李孟璐介绍,目前煤化工产业技术路线及设备选择必须十分谨慎,不少地方都出现过因技术路线失误造成产业失败的案例。
  对此问题,山东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田原宇建议,企业一定要根据所处区位、煤质及其它配套资源综合选择煤化工产业路径,同时前期要设置产业示范工程对技术路线进行必要检测,尽管我国多煤少油的资源特征,促使煤化工技术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新型煤化工产业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
  同时,新型煤化工产业是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洁净煤技术、先进的煤转化技术以及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在这方面企业要建立起相应的融资平台、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等支持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防止落入技术陷阱。
  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份专门下发通知,对相关煤化工项目设置门槛,以切实加强煤化工产业的调控和引导。
专家认为,这一通知所设门槛十分恰当,有利于整个煤化工行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但关键在落实。
防止过度发展成当务之急

8月7日,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副总经理吴刚说,“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和财政收入强迫企业就地转化煤炭导致了煤化工行业过度发展。” 
吴刚说,陕西、宁夏、内蒙古等煤炭资源丰富省区的部分地方政府为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纷纷对前来投资煤炭开发的企业规定就地转化率。目前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山东省个别地方也效仿起来。煤炭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以维持发展即使缺资金少技术也被迫上马煤化工项目。
煤炭专家、兖矿集团战略研究院院长牛克洪表示,由于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高端煤化工项目对技术、人才及资金要求极高于是大家纷纷退而求其次上马化肥、甲醇、二甲醚、合成氨等技术含量低的初级产品项目结果是产能过剩。国家发改委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煤制甲醇年产能3000万吨以上而国内需求只有1000多万吨导致全国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50%左右;二甲醚装置也大量闲置;相当一部分煤化工企业面临倒闭。兖矿集团副总经理张鸣林介绍该集团是涉足煤化工行业较早的企业近年来煤化工板块一直亏损严重。
“转化率超七成产能焉能不过剩!”几位煤炭界人士呼吁要多措并举严格控制煤化工行业过度发展!吴刚说煤化工行业的理性发展需要多方面支持最关键的是国家要调整税收政策淡化对地方政府GDP的考核。张鸣林说地方政府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硬性要求上马煤化工项目。牛克洪表示企业上马煤化工项目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必须找准两个着力点:一是瞄准大市场发展煤制油、煤制气产业;二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新材料等高端产品实现产业升级。他特别指出山东省煤炭企业在进军西部地区时必须从高端出发发展煤制油、气产业;在山东省内主要依靠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走精细化的路子。
制定规划给产能过剩“踩刹车”
在各大煤炭企业抢先上马煤化工项目、地方政府纷纷加大煤化工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部门也在加紧制定《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防治煤化工项目产能过剩。
  我国煤化工产业近些年发展迅猛一线煤化工产业的现状如何?
  针对我国缺油少气的现状,大力发展煤化工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煤化工一直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对企业而言,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约有30个,总投资达800多亿元,其中甲醇新增产能850万吨、二甲醚新增90万吨、烯烃新增100万吨、煤制油新增124万吨。一些新增的煤化工项目动辄投资上百亿元。
  除煤制油、煤制二甲醚和单纯的煤制甲醇外,煤化工产业已经扩展到了煤制天然气、烯烃产业等多个产业链条中,被认为是前景广阔、投资价值较大的新能源机会。在如今的煤化工大潮中,也有不少企业名为“煤化工”实为圈煤圈地圈资源。煤电信息网分析师赵玉伟认为,煤炭企业大量进入煤化工领域,除了抢得先机的因素之外,也不排除抢占煤炭资源的可能,企业要想获得煤炭资源,必须上马新项目,煤化工正符合地方政府的需要。
  而企业拿到煤炭资源之后就可以立即开采,至于煤化工项目什么时候开建以及建成之后什么时候投产,都由企业自己控制。对企业而言,煤炭资源才是扼制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他们上马煤化工项目真正的目的。
  我国煤炭资源都集中在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政府为了增加地方税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都希望煤炭能够在本地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将税收落在当地。而地方政府盲目上马煤化工产能的现象,也对我国煤化工产业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部门正在加紧制定《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煤化工盲目建设和过度发展不仅加剧了煤炭供需矛盾,也直接影响到全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国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项目新增用煤已超过亿吨,各地规划拟建项目新增用煤总量还有几亿吨。
  这一即将出台的规范文件,被市场视为是煤化工行业的“十二五”总体规划。这个规范文件更多的是针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规划、扶持,并不如其他产业一样的要求控制和限制。但多位业内专家认为,虽然这个规划的着眼点是对煤化工发展的扶持和规范,但根据目前中国能源状况,大规模全面发展煤化工的可能性不大,这个规划文件更多的是对将来新上马的煤化工产业在规模、技术水平上提出明确要求和投资限制,甚至原来下放的一些审批权限也将收归国家相关部委,总体上还是达到了一个规范和治理的目标。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要求,“煤炭净调入地区要严格控制煤化工产业,煤炭净调出地区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做好总量控制。新上示范项目要与淘汰传统落后的煤化工产能相结合,尽可能不增加新的煤炭消费量。”
  但目前发改委的政策思路仍然是先在煤炭富集地发展。发改委的理由是一些煤炭净调入地区在现有火电厂供煤已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在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
  正在编制中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化工产业政策》,取向为煤炭净调入地区要严格控制煤化工产业,煤炭净调出地区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做好总量控制。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竞争不足是导致煤荒电荒的根本原因
下一条: 亟待加强“空中能源通道”建设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