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煤炭行业 >> 政府干预电煤价格需谨慎
 
政府干预电煤价格需谨慎
时间:2011/12/12 
又到一年订货时。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电煤调控政策(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综合措施调控煤电价格)主动先行,在产运需衔接政策出台前就铺好了路。

允许重点电煤价格在5%的幅度以内上涨,全面清理涉煤税费,上调电价……政府近些年还是头一次打出煤电价格调控的“组合拳”。在电煤合同签订之前,双方僵持不下的“火药味”就已经释放出来,政府这套“组合拳”,为的是疏解煤电企业的压力,促成双方顺利衔接。毕竟,重点电煤价格两年未涨,电煤生产企业成本压力和税费负担在不断加重,而火电企业在电价调整不到位的情况下也背负了沉重的亏损包袱。

或许是巧合,同是在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于年关逼近之时,CPI已从7月6.5%的高点连续回落,因此与非居民工业用电价格上调类似,下调存准率被视为货币政策微调的一个信号。这说明在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的情况下,政府之手试着松动了。

再来细数这次煤电调控政策。

首先,重点电煤价格一直维持着2009年的价格,两年没有上调,允许重点电煤价格在5%幅度以内上调,说明国家认为由供需关系及成本因素决定的煤炭价格必须要上涨。5%的涨幅顶板与煤炭企业所期望的10%甚至更高的涨幅存在较大差距,而每吨800元的市场煤限价也比环渤海地区市场煤价格低了四五十元钱,这透露着政府对煤价涨幅过大的担忧。

其次,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上调2.6分。根据估算,上调2.6分电价可使电力企业消化煤价成本每吨70元左右,而5%的重点电煤价格涨幅对沿海地区而言,相当于重点电煤价格每吨上调30元左右。有业内人士认为,“70元”与“30元”的巨大差距,突出体现了“限煤保电”的政策倾向。

再次,全面清理涉煤基金和收费,这是早就该做的一件事情。因为,近些年来社会广传的“煤炭暴利”激发了地方政府征税的热情。在不完全计算成本的情况下,煤炭企业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承担着巨大的隐性成本负担和税费压力。在贵州等一些电煤市场混乱的地区,地方政府仍然把持着电煤企业的生杀大权,国家政策在当地有时并不通行。一位煤炭企业的负责人曾无奈地说:“我们的煤炭只能供应本地电厂,甚至不能运出县,否则县政府要加价征税,本地的稽查大队还会来施压,甚至会派人破坏我们的生产。”因此,清理税费是否可以落到实处,还取决于执行力的大小。

最后,对市场煤实行每吨800元最高临时限价的决定是饱受诟病的一个条款。尽管2012年1月1日才开始执行,但在当前煤炭市场旺季不旺、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普遍走低的趋势下,市场普遍抱有悲观的预期。

煤炭市场专家李学刚认为,北方港口的动力煤市场价格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就处于下降态势,限价措施恰好是顺应这一趋势定出的,因此比较容易得到接受和落实,限价政策对沿海市场的实质影响可能体现在心理方面。

根据热值测算,目前沿海地区低热值动力煤的市场价格基本与限价标准的折算结果持平,而热值23兆焦/千克及以上的优质动力煤高于限价标准,因此,这一热值的煤炭受到的政策影响会更加明显。

这次政策“组合拳”的关键词可以说是“价格调控”。尽管政府在限价文件中明确提出,当电煤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基本稳定后,会及时解除临时价格干预,但稳定的标准是什么,何时能够解除,都是未知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毕竟是政府替企业决定了价格,这种直接干预会令价格所反映的市场供求关系失真。在市场化改革已大踏步走起来的时代,市场需要的不仅是政府的有形之手,更希望这只有形之手“伸手”当慎。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俄罗斯前11月煤炭产量同比上涨4.1%
下一条: 国际煤炭价格结束三个月连跌态势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