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6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华能节能减排国内同行继续领先
 
华能节能减排国内同行继续领先
时间:2008/3/26 

        方法:依靠科技创新 优化电源结构 实施严格考核 发展循环经济 华能国际:2008年挑战与机遇并存

   结果:在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16.02%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比2006年减少了8.88%;已关停小火电机组239.125万千瓦,完成了责任书内“十一五”关停容量的95%;完成供电煤耗337.37克/千瓦时,同比下降7.74克/千瓦时,比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克/千瓦时 华能(0902)盘前升1.1% 购新加坡电力公司

  从2006年11月开始的12个月内,华能玉环电厂连续4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创造了我国电力建设史新记录。当人们感叹国内发电企业如此迅速地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发电技术差距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该项目在引领行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的另一层含义。 华能集团完成新加坡大士能源有限公司的股权交割

  按照2007年华能玉环电厂实际供电煤耗298.51克/千瓦时计算,与全国平均供电煤耗相比,华能玉环电厂4台机组全年可少消耗138万吨标准煤(合185万吨原煤),相当于2台35万千瓦机组全年的用煤量,这些煤炭可以装满3万7千节火车车皮。如果全国燃煤电厂都采用玉环电厂的发电技术,全国每年可节约原煤2亿多吨,接近全国每年用煤的增长量。

  装机容量大幅增加,资源消耗却迅速减少,无疑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典型案例。华能玉环电厂,不仅引领燃煤发电的自主国产化技术比肩世界最先进行列,而且成为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的典范。

  玉环电厂只是华能集团公司节能环保战略的一个缩影。华能党组书记、总经理李小鹏说:“发电企业既是清洁能源的生产者,又扮演着‘环境杀手’的角色。身为资源消耗大户、污染排放大户,节能减排理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电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最好的技术就意味着最高的效益和最低的排放。华能集团在发展中,为减少资源消耗,保护人类环境,依靠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水平以多项“第一”在国内同行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创造了属于华能的企业、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模式。

  先进的科学技术

  作为世界第四、中国最大的发电集团,华能以约占全国10%的装机容量,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超过全国10%的发电量。换言之,国人每用的10千瓦时电中,就有1千瓦时是华能发出的。

  华能党组书记、总经理李小鹏说:“华能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发展的数量,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不仅要注重发展的速度,更要注重发展的效益。”

  23年发展历程,华能以“敢为天下先,敢为人所不能”的实践精神,不仅始终占据着发电技术的最前沿,也持续保持了行业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在与发电关联的所有节能减排环节,华能都在构建独特的技术领先模式。

  为了减少煤炭消耗,华能采用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的先进洁净煤发电设备,为电力行业节能减排起到重要示范作用。2003年以来,华能在国家已核准的燃煤发电项目中投入600亿元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在老厂节能改造中累计投入经费15亿多元。截至2007年底,华能集团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占全国的57%。以华能所属电厂供电煤耗,按2007年华能全年发电量测算,和全国平均煤耗水平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42万吨。

  为减少发电用水,华能在缺水地区采用空冷,在城市采用城市中水处理回用,在沿海电厂采用海水淡化等先进技术,使单位发电水耗逐年降低。2007年,华能火电机组单位发电水耗1.33千克/千瓦时,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为实现电厂污染物排放的环保目标,华能最早引进国外液态排渣、低氮氧燃烧、飞灰复燃等先进的电厂环保技术,率先实现灰渣零排放。近年来,华能还对34台机组的低效除尘器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除尘效率达到99.7%以上,有效降低了烟尘排放量。

  为控制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华能在国内电厂中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烟气脱硫装置,对现役机组进行大规模的脱硫装置改造,并实现了新建机组脱硫装置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截至2007年年底,华能共有3730.5万千瓦机组安装了脱硫设施,占燃煤机组装机容量的57%。

  进行优化电源结构调整,是节能减排的主要实现方式。在开发运营四川中型水电的基础上,华能正在开发建设澜沧江中下游河段8座大型梯级水电站,总容量1585万千瓦;在广东、吉林、山东、内蒙古、海南等地开发风电和风光互补等新能源项目,风电运行和在建容量达134.7万千瓦。

  2007年,华能不仅完成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所签订的“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251.225万千瓦的责任书目标,还主动增加关停容量116万千瓦。通过“上大压小”,截至2007年年底,公司30万千瓦以上机组容量已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85.27%,全面提升了公司节能环保水平,有效减少了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永续的循环经济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坐落着国内首家大型煤电联营项目———华能伊敏煤电公司。这家企业以其循环经济特色创造了业界闻名的“伊敏模式”。

  记者在这里看到,煤炭产出后不落地,从露天矿通过3.7千米长的封闭式皮带走廊,直接送到电厂制粉燃烧;挖煤过程中产生的疏干水,由管道输入电厂,用于发电补给水,电厂不设另外的生产水源地;发电产生的灰渣不落地,由皮带返排,回填露天矿坑,覆盖腐殖土并种草种树;电厂所需煤炭全部由自己的煤矿提供,煤炭只用作发电中间产品……

  通过这样的煤、电闭合循环式生产方式,伊敏煤电公司实现了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诸如“伊敏模式”这样的节约环保之道,在华能已蔚然成风。节水节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华能的追求总能以令人信服的事实作答。

  对于稀缺的水资源,华能新建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坚持节约原则,采用干式除灰除渣技术等先进的节水型设备,根据电厂各用水系统对水质的不同要求,对废水实行分类收集处理,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工业废水近零排放。

  华能北京热电厂在国内首次采用城市中水作为电厂循环冷却用水,约90%的水可以补充到循环冷却水系统,年节水1200万吨,相当于两个昆明湖的储水量。到2007年年底,该厂累计合理回用的城市二级污水,相当于7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水,大大缓解了北京用水紧张的局面。

  生活在海岛、饱受缺水之苦的浙江玉环县50多万群众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喝上由海水淡化而来的自来水。华能玉环电厂在国内率先采用“双膜法”海水淡化工艺,投资1.9亿元建成国内沿海电厂中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不占用当地任何淡水资源,每小时制水量达1440吨,每年可节约淡水资源逾1000万吨,相当于玉环全县全社会人口6个月的生活用水量。

  而在华能丰镇发电厂,其率先采用的循环水空气冷却技术,使电厂每年节水达1200万吨。

  在土地使用上,华能科学规划,备加珍惜。华能玉环电厂单位容量占地指标仅为0.19平方米/千瓦,而且大部分利用滩涂围垦而成,较之国内目前0.26平方米/千瓦的平均占地指标,节约土地资源水平高达26.9%,为目前国内先进水平。

  不竭的创新动力

  创新是华能的核心竞争力。为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可持续性,华能创新的鼓点紧密而令人振奋。

  为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发电的目标,华能率先在国内提出“绿色煤电”计划,并联手国内七家大型发电、煤炭企业,共同组建了绿色煤电有限公司,启动了中国发电企业向近零排放燃煤电厂迈进的时间表。

  “绿色煤电”计划提出,用10年时间研究开发并示范推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化石能源系统,以煤气化制氢、氢能发电为主,并对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及处理。这一系统可使煤炭发电效率提高到50%~60%,并实现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接近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煤电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目前,华能已经着手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绿色煤电25万千瓦级IGCC示范电站。该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前期工作基本结束。IGCC项目的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煤粉加压气化炉,已由华能下属的西安热工院研发成功。华能在建设IGCC示范电站的同时,将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绿色煤电实验室,对绿色煤电核心技术进行研究,为建设绿色煤电示范项目创造条件。

  2007年12月11日,随着美国博地能源公司加盟“绿色煤电”计划,“绿色煤电”迈出了国际化合作的重要步伐。华能还加入了被称为发电领域“登月计划”的美国“未来电力”企业联盟,通过参与国际合作,跟踪、掌握清洁能源开发的前沿技术。目前,“绿色煤电”项目已和美国“未来电力”项目、德国零排放电厂项目一道,成为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近零排放燃煤电站示范工程。

  担当更为宏大的人类使命,也是华能的宣言。2007年12月26日,华能再行创举,向困扰人类生存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发出挑战,在华能北京热电厂率先启动了我国首个“燃煤发电厂年捕集二氧化碳3000吨试验示范工程项目”。

  据悉,该项目由华能集团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合作开展,是中澳两国政府2007年发表的《关于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联合声明》中“中澳洁净煤工作组”的第一个项目。该项目设计二氧化碳回收率大于85%,年回收二氧化碳能力为3000吨,计划于2008年奥运会前建成投运,为北京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推进首都节能、减排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届时,华能集团将具备自主设计、建造、运行大型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的能力,北京商用二氧化碳市场也将迎来由电厂捕集精制后的二氧化碳产品,华能北京热电厂更会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具有烟气脱硫、脱硝、二氧化碳捕集设施的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燃煤电厂。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华能集团优化电源结构 实现清洁发展
下一条: 发电权交易定"国规" 力推清洁能源实现节能减排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