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海岛、饱受缺水之困的浙江玉环县50多万群众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喝上由海水淡化而来的自来水。这得归功于华能集团。
2006年底,华能玉环电厂采用国际先进的“双膜法”海水淡化工艺,建成了全国容量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不仅满足了电厂全部用水需要,还多次向玉环县居民无偿供应淡化水,有效缓解了当地用水的紧张局面。
华能玉环电厂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成功建设了我国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引领我国燃煤发电技术进入了当今世界先进行列。
玉环电厂只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节能环保战略的一个缩影。华能更把企业宗旨定为特色鲜明的“三色”公司:一个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一个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蓝色”公司,一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
节约环保:华能的“绿色”情结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坐落着国内首家大型煤电联营项目———华能伊敏煤电公司。本报曾报道过这家企业以其循环经济特色创造了业界闻名的“伊敏模式”。
记者在这里看到,煤炭产出后不落地,从露天矿通过3.7公里的封闭式皮带走廊,直接送到电厂制粉燃烧;挖煤过程中产生的疏干水,由管道输入电厂,用于发电补给水,电厂不设另外的生产水源地;发电产生的灰渣不落地,由皮带返排,回填露天矿坑,覆盖腐殖土并种草种树;电厂所需煤炭全部由自己的煤矿提供,煤炭只用作发电中间产品……
通过这样的煤、电闭合循环式生产方式,伊敏煤电公司实现了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23年的发展历程中,华能一直致力于以绿色能源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探索出很多诸如“伊敏模式”这样的节约环保之道。
华能党组书记、总经理李小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华能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发展的数量,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不仅要注重发展的速度,更要注重发展的效益。”
2003年以来,华能在国家已核准的燃煤发电项目中投入600亿元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在老厂节能改造中累计投入经费15亿多元。通过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华能所属火电厂的平均供电煤耗逐年下降。与全国平均供电煤耗相比,华能相当于全年节约标准煤约642万吨。
为减少发电用水,华能在缺水地区采用空冷,在城市采用城市中水处理回用,在沿海电厂采用海水淡化等先进技术,使单位发电水耗逐年降低。
华能最早引进国外液态排渣、低氮氧燃烧、飞灰复燃等先进的电厂环保技术,率先实现灰渣零排放。近年来,华能还对34台机组的低效除尘器进行技术改造,使除尘器效率达到99.7%以上。华能还在国内电厂中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烟气脱硫装置,对现役机组进行大规模的脱硫装置改造。
华能一方面着眼长远,积极开发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着手现在,加快淘汰煤耗高、污染重的老小机组,加大“上大压小”工作力度。2007年,华能不仅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要求关停小火电机的目标,还主动增加关停容量116万千瓦。
学习创新:华能的“蓝色”动力
华能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胆识,承担了许多重大电力科技项目的研发任务,并将取得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这一切都源自华能的“蓝色”理念———创新,并成就了华能众多的国内“第一”:
———率先成套引进国外35万千瓦级的先进机组及相关技术;
———率先在华能上海石洞口二厂引进国外先进的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
———率先建设、运营首台国产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
———率先建设、运营首台国产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
———率先在华能北京热电厂成功引进并应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烟塔合一和城市中水利用技术,为改善首都大气质量和节约水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率先在华能上安电厂三期建设全球首个62万千瓦国产直接空冷超临界机组项目。
为实现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发电的目标,华能率先在国内提出“绿色煤电”计划,并联手国内7家大型发电、煤炭企业,共同组建了绿色煤电有限公司。
“绿色煤电”计划提出,用10年时间研究开发并示范推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化石能源系统,以煤气化制氢、氢能发电为主,并对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及处理。这一系统可使煤炭发电效率提高到50%—60%,并实现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接近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煤电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华能还加入了被称为发电领域“登月计划”的美国“未来电力”企业联盟,通过参与国际合作,跟踪、掌握清洁能源开发的前沿技术。
华能还与中核建集团、清华大学联合建设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项目,以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的商业化。
华能自主创新带动了国内发电业及发电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绿色煤电”计划相关技术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均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继参与863计划超超临界发电技术项目攻关后,华能的绿色煤电示范工程、煤气化关键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运行技术等,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重大项目。由华能开发的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5万千瓦级IGCC发电项目,即将在天津开工建设。
服务国家:华能的“红色”理念
李小鹏在近日召开的华能经营工作座谈会上说:“作为‘红色’公司,华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加强社会责任建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使公司发展与国家规划相吻合,与生态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取得新成就。”
为做好“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华能自2006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公司的节约环保规划、标准以及各等级机组设备的节能降耗实施导则,明确了节能环保的实施目标及工作方案、进度安排、保障措施及技术攻关重点,并分等级开展节能环保专项评估。公司计划投资104.38亿元,用于379项节能、节水、治污项目的技术改造。到2010年,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火电机组容量将达到8280万千瓦,占华能火电装机容量的92.6%;新建燃煤火电机组全部采用脱硫装置及先进的低氮燃烧系统和先进的高效除尘器,对现役机组低效率除尘器进行技术改造。
华能已向国家和社会郑重承诺:到2010年底,集团公司所属19家国家重点耗能企业实现节能81.12万吨标准煤;集团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7.6%,控制在98.2万吨以内。
华能郑重承诺的还有:如期关停63台251.22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增加关停小火电机组110.5万千瓦,关停机组总量达到80台共364.825万千瓦。
华能人一诺千金。截至2007年底,全公司已关停小火电机组239.125万千瓦,不仅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关停目标,而且完成了责任书内“十一五”关停容量的95%。
华能人行胜于言。据介绍,针对国内节能减排责任体系普遍缺失的状况,华能下大力气建立起一整套考核体系。将节能、环保目标逐年分解下达公司各级单位,并加大指标考核力度。党组决定,将责任书纳入三项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面对仍然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华能勇敢地担当起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相信华能人能再接再厉,继续用手中的“三色”之笔,全力以赴做好中国发电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