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煤炭行业 >> 港口的煤炭价格为什么难以传导到坑口
 
港口的煤炭价格为什么难以传导到坑口
时间:2012/1/17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下旬,环渤海价格指数已经低下了高昂的头,开始回调,至今已回落了70元,但是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山西、内蒙的坑口煤价依然坚挺,尽管有少部分矿作了一定幅度的调整,但多数仍在坚持原有的价格,致使许多中间调运商,特别是通过铁路网港口发运的经营户都停止了业务。

为什么港口的价格难以传导到坑口呢?

煤炭是一种可耗竭资源,在能源经济学中,人们已对这种可耗竭资源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对其的供给提出了许多供给模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霍特林(1931)提出的“霍特林模型”。霍特林模型的前提是一个拥有自然资格的人可以无限制地进入资本市场,他的行为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他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价格的预期上涨率;二是他在资本市场上的收益率。如果他现在开采出来的归他所有的自然资源销售后所得资金,他再借贷到资本市场上去所得的资金收益率小于他不开采而埋葬在地下的自然资源的预期上涨率,他将不开采。所以要使资源开采的条件是他现在开采所赚的钱比不开采把资源埋在地下不论是一年、三年、五年后赚得钱更多。

这样我们就可以回落到为什么港口的价格难以传导到坑口的问题了,因为煤矿预期价格将来一定会上涨,所以在价格下跌的时候我就少产或不产,也就是限产保价,何况这个预期还不是针对一年、三年、五年之后,仅仅是两三个月的时间段。

当前有人提出了一个大拐点的观点。即煤炭市场不可能永远向上,它也会出现重大的调整,会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局面会出现吗?上面提到的霍特林模型,其本质是说明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对资源价格的影响。中国的煤炭资源储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三,但它仍是一种稀缺资源。一是中国的能源消耗75%以上依赖煤炭。2011年中国已生产了35亿吨煤,也即是说如果没有进口煤,中国将存在2亿吨的供应缺口;二是我们现在的人还得给子孙后代留下可供他们使用的资源,所以中国的煤炭市场是稀缺资源,是稀缺资源它的供给就遵循霍特林法则,也即其未来预期的价格上涨将远超今天的现值,所以资源的拥有者就不会为现值去迅速地耗竭这个稀缺资源。

因此中国的煤价绝不会回到二〇〇二年以前的水平,也不会回到二〇〇五年的水平,这个大拐点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何况中国的铁路运能这个瓶颈,三五年内看来没有解决的希望,没有铁路运能,煤就是挖出来了也运不出去,何来大拐点。

目前的价格调整是正常的年度行情,只是因为国际国内的经济大环境使其回调的幅度会稍大一点,但回调绝不会是无底的,随着迎峰度夏行情的到来,煤价一定会向上回调。

以上是从理论的角度讲了一下港口的价格为什么难以传导到坑口的理由,下面再从实际的情况来说一下。

前面讲到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但是中国的公路这些年却有极大地改善,高速公路已几近成网。由于公路条件的改善,所以煤炭的公路运输一直红红火火,从煤矿反馈的信息来看,现在已有湖北省的汽车到三西地区,特别是鄂尔多斯地区拉煤,在这么红火的汽运市场面前,坑口怎会降价呢?

另一个是临近春节,煤矿都准备放假,区别只在放多少天,放是肯定要放的,产煤地区各级领导谁也不愿自己的辖区内在春节期间出安全事故。如果全国的煤矿在春节期间都放假,那会是个什么影响?一个月将少产三亿吨煤,少了这么大的量,价格还会无止境的下滑吗?当然在春节期间不会出现全面停产,但减少三分之一的月产量应该是合理的预期。

港口煤价难以传导到坑口的现实是市场的规律在起作用,这也给我们的管理者们提出了一个应如何调控中国煤炭市场的问题。办法可能有千种万种,但价格管制可能是最低效的方法,至少去年底的限价令管不到煤矿。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供给过剩 焦炭业“钱景”暗淡
下一条: 理查兹湾煤码头出货808万吨 创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