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论坛 >> 国家能源局新设核电司 核电重启争议
 
国家能源局新设核电司 核电重启争议
时间:2012/2/15 
中国核电发展和监管又多一重利好。

    媒体报道,国家能源局电力司下属的核电办公室,将升级为核电司。2月14日,国家能源局一位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国务院早前已经发文确认设立核电司。

    国家能源局2012年公务员招考公告中,也已经为核电司招人。但据上述能源局人士称,目前核电司尚是个壳,人员还没有到位。

    按照中编办的“三定”方案,国家能源局属于发改委下的副部级机构,下设9个司,编制112人。新增核电司后,能源局将增至10个司,编制也相应地增加了十多个。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国家能源局设立核电司,表明了国家对核电的重视,是一个政策信号。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国开展了全国核电安全大检查,核电建设放慢了脚步。本报了解到,环保部的《核安全规划》,国家能源局拟定的《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以及各核电公司安全检查报告早前已经陆续提交给国务院,等待批复。

    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一方面,中国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不高,需要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核电的发展也受到外界大环境的影响,阻力会越来越大。

    涉核机构扩编

    事实上,国家能源局设立核电司的消息在坊间早有传闻。目前的能源局体制下,电力司下设核电办公室,专门做核电工作的人员较少。

    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称,除了人员少,层级也是一个问题,即使新设核电司,人数不会多,也不一定能很好地起到监管作用。

    目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等核电企业都属于副部级企业,高于能源局下属司的级别。此前,中广核董事长钱智民上调能源局后,任副局长。

    “不过,这是国家重视核电的一个信号。”林伯强对本报记者称。除国家能源局外,其他涉及核安全监管的机构也在扩编。国家核安全局在原来一个司的基础上调整为三个司,人员扩编近千人。国防科工局增设一司一中心,新设核应急司。
    核电重启争议

    在国内完成核安全检查,加强安全监管后,是否就会重启核电建设步伐,外界一直关注。记者咨询数位能源专家,均称中国能源结构决定中国不可能放弃核电。

    目前,中国核电占能源结构的比例不高,远远低于法国,以及地震之前的日本。专家均认为,中国核电需要发展,但目前仍具有不确定性。

    国家发改委2007年发布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并有1800万千瓦在建项目结转到2020年以后续建。

    此后,随着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核电发展目标也不断提高,最高调至1亿千瓦。只是由于日本地震后受福岛事件影响,对于该目标的预期调为7000万千瓦。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为1080万千瓦,算上在建项目总共不过1696.8万千瓦。国家能源局此前透露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目标提出,到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4900万千瓦,2020年达7000万~8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5%以上。依此判断,核电装机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毫无疑问,中国核电仍然需要大发展,才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林伯强说,但他强调,“核电的大发展目前受制于技术、安全和国内外的舆论环境。”

    林伯强还认为,国际大环境也是决定中国核电发展的一个因素。目前日本在地震后开始减少核电,德国明确弃核,中国要考虑这个大环境,不可能孤身发展核电。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我国煤炭资源税改尚需等待时机
下一条: 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面临良机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