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钢是一个特大型钢铁生产企业,行业特点决定了宝钢同时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目前,宝钢年耗能总量约占上海市工业企业总能耗的30%,SO2排放也占一定比例。
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宝钢集团坚持做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业绩,已连续4年跻身世界500强,名列第307位。2007年宝钢吨钢综合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2.12%和10.08%,SO2、COD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减少14%和43%。日前,上海市总工会举行了深化职工素质工程、促进节能减排宝钢现场会,将宝钢经验向全市工厂企业进行推广。
三项竞赛 争创一流
宝钢把开展劳动竞赛作为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抓手,作为一种增值性、创造性、合作性的劳动。几年来,宝钢大力开展全员降本增效劳动竞赛、跨厂际同工序劳动竞赛、对标找差指标升级3项劳动竞赛,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2007年宝钢降本增效目标是30.6亿元,实际完成33.02亿元。如宝翼制罐公司年供应可口可乐、青岛啤酒等客户10亿只钢制易拉罐。在降本增效竞赛中,他们通过调整工艺,上千次的试验,成功地在每千只钢罐上省下近百克油漆,年节约80余万元。宝钢集团麾下有10多个企业,跨厂际同工序劳动竞赛,实现了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宝钢成立了炼铁、炼钢、热轧、环资等8个项目组,开展管理、技术和操作等多个方面的学习交流,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先进操作法,使基础管理水平和职工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对标找差、指标升级劳动竞赛,是组织各企业、工序、岗位对照同行业、同工种、同岗位的国内外最好水平,找出差距,制定措施,环比升级。2007年开展的对标找差、指标升级方案,公司层面指标235项,涉及能源环保指标46项,各分、子公司分解细化指标逾千项。所有指标的升级目标为:横向以国内、国际同行先进指标为标杆,纵向以本单位历史最好指标为目标。职工通过对标找差活动,加深了对工艺流程、设备技术、节能减排的理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了驾驭现代化设备的技能,实现了岗位争创一流的目标。
岗位成才 岗位奉献
宝钢的目标:到2012年,综合竞争力成为全球钢铁业前三强,世界500强排名进入200名以内。建设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作保障。宝钢把职工岗位学习、岗位成才、岗位创新、岗位奉献落到实处。为职工搭建舞台,创造机会,激发职工的创新激情。
宝钢分公司将节能减排项目、攻关课题、现场岗位作为员工创新的切入点,减少和杜绝跑冒滴漏,降低工序能耗,控制降尘量和SO2排放,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炼钢厂职工针对活性污泥作业难,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总结提炼出了《活性污泥合流入槽法》先进操作法,提高了活性污泥的回收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并每年为企业创效益283万元。钢管厂职工的《废磁悬液经济处理方法及其装置》专利项目,使废水回用率达到99%以上,比委外处理成本下降150倍。
梅钢公司职工上班钻技术、下班学文化蔚然成风,学习已由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求。与2005年相比,2007年高级工及以上者占操作维护岗位人员比例由17%提高到40%,大专以上学历由5.7%提高到18.6%。职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6-2007年,共产生创新成果582项,其中受理专利106件、授权专利36件,认定技术秘密308件,25个项目参加国际、全国、上海市发明展,获得4金、6银、15铜的好成绩。
据悉,2007年,宝钢全公司职工提出并实施合理化建议98151条,完成自主管理课题3026项,申报专利1077项,取得技术秘密2178项。一线职工韩明明、王军分别在2006、200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登上了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