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6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节能减排靠人力资源保障
 
节能减排靠人力资源保障
时间:2008/3/21 

  宝钢是一个特大型钢铁生产企业,行业特点决定了宝钢同时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目前,宝钢年耗能总量约占上海市工业企业总能耗的30%,SO2排放也占一定比例。

  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宝钢集团坚持做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业绩,已连续4年跻身世界500强,名列第307位。2007年宝钢吨钢综合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2.12%和10.08%,SO2、COD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减少14%和43%。日前,上海市总工会举行了深化职工素质工程、促进节能减排宝钢现场会,将宝钢经验向全市工厂企业进行推广。

  三项竞赛 争创一流

  宝钢把开展劳动竞赛作为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抓手,作为一种增值性、创造性、合作性的劳动。几年来,宝钢大力开展全员降本增效劳动竞赛、跨厂际同工序劳动竞赛、对标找差指标升级3项劳动竞赛,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2007年宝钢降本增效目标是30.6亿元,实际完成33.02亿元。如宝翼制罐公司年供应可口可乐、青岛啤酒等客户10亿只钢制易拉罐。在降本增效竞赛中,他们通过调整工艺,上千次的试验,成功地在每千只钢罐上省下近百克油漆,年节约80余万元。宝钢集团麾下有10多个企业,跨厂际同工序劳动竞赛,实现了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宝钢成立了炼铁、炼钢、热轧、环资等8个项目组,开展管理、技术和操作等多个方面的学习交流,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先进操作法,使基础管理水平和职工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对标找差、指标升级劳动竞赛,是组织各企业、工序、岗位对照同行业、同工种、同岗位的国内外最好水平,找出差距,制定措施,环比升级。2007年开展的对标找差、指标升级方案,公司层面指标235项,涉及能源环保指标46项,各分、子公司分解细化指标逾千项。所有指标的升级目标为:横向以国内、国际同行先进指标为标杆,纵向以本单位历史最好指标为目标。职工通过对标找差活动,加深了对工艺流程、设备技术、节能减排的理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了驾驭现代化设备的技能,实现了岗位争创一流的目标。

   岗位成才 岗位奉献

  宝钢的目标:到2012年,综合竞争力成为全球钢铁业前三强,世界500强排名进入200名以内。建设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作保障。宝钢把职工岗位学习、岗位成才、岗位创新、岗位奉献落到实处。为职工搭建舞台,创造机会,激发职工的创新激情。

  宝钢分公司将节能减排项目、攻关课题、现场岗位作为员工创新的切入点,减少和杜绝跑冒滴漏,降低工序能耗,控制降尘量和SO2排放,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炼钢厂职工针对活性污泥作业难,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总结提炼出了《活性污泥合流入槽法》先进操作法,提高了活性污泥的回收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并每年为企业创效益283万元。钢管厂职工的《废磁悬液经济处理方法及其装置》专利项目,使废水回用率达到99%以上,比委外处理成本下降150倍。

  梅钢公司职工上班钻技术、下班学文化蔚然成风,学习已由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求。与2005年相比,2007年高级工及以上者占操作维护岗位人员比例由17%提高到40%,大专以上学历由5.7%提高到18.6%。职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6-2007年,共产生创新成果582项,其中受理专利106件、授权专利36件,认定技术秘密308件,25个项目参加国际、全国、上海市发明展,获得4金、6银、15铜的好成绩。

  据悉,2007年,宝钢全公司职工提出并实施合理化建议98151条,完成自主管理课题3026项,申报专利1077项,取得技术秘密2178项。一线职工韩明明、王军分别在2006、200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登上了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奖台。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西南铝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下一条: 冰箱企业应更好发挥节能减排作用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