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科技 >> 中国煤制油技术产业化获突破性进展
 
中国煤制油技术产业化获突破性进展
时间:2013/12/31 
   

  中国酝酿扩大煤制油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规模。记者从12月28日闭幕的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建设的2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制油示范项目,已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许可,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称,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将按要求落实用煤、用水、用电等条件,待取得国土、水利、环保等手续后,将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

  目前,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只有一条煤间接液化制油示范生产线,年产柴油等油品16万吨。

  “这意味着,随着中国自主开发的煤制油技术开始成熟,商业可行性得到检验,煤制油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提速。”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石油匮乏的瓶颈也日益凸显,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逼近60%。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还导致中国许多地区空气污染严重。

  “富煤、缺油、有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开发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煤炭清洁利用和石油替代技术,对中国保障能源安全、治理环境污染意义重大。”于光军说。

  作为中国能源战略的组成部分,2004年8月,神华集团依托自主开发的技术,投资100多亿元兴建了全球首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制油示范生产线。

  在此之前,只有美国等国家完成了煤直接液化制油技术中试,但是没有投入工业化应用。

  “这条生产线设计年产柴油、石脑油等产品108万吨,规模是国外最大同类装置的30倍,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联合国内企业、科研院所突破了催化剂、关键装备制造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煤直接液化制油技术,并获得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专利。”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舒歌平说。

  2008年底,神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制油示范生产线一次试车成功,并从2009年底起开始试生产,随后,运行趋于平稳。目前,每24小时可产油品3000多吨,技术趋于成熟。

  “我们的生产成本远低于炼油厂,平稳生产后,每吨油品的综合耗煤约为3.5吨,其中除去燃料煤,净原料煤消耗量为2吨。最初预期经过5年到8年才盈利,实际2011年就开始盈利,当年实现了4亿多元利润,近两年盈利额已经成倍增加。”舒歌平说。

  煤间接液化制油示范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也优于预期。2009年,伊泰集团兴建的煤间接液化制油产业化示范装置试车成功,至今已运行平稳超过4年时间,测算显示约3.48吨煤产1吨油品。

  此外,神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制油示范生产线在环保设施上的投入,已经达到近10亿元,“三废”处理、回用的标准远超过一般化工厂。“通过实施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改造项目,可基本实现污水全部处理和回用,从而把每吨油品的水耗可由约7吨进一步降到6吨以下。”舒歌平说。

  在中国科技部门的支持下,神华集团还为煤直接液化制油示范项目配套建设了二氧化碳捕获、封存设施。此外,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灰渣、油渣也都回收利用。

  舒歌平说:“示范项目实现长周期平稳运行,表明煤制油技术已经具备大规模工业化的条件,下一步,可以视国家能源战略需要择机推广,以提升中国的煤炭清洁利用水平,降低石油依存度,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进程,从而保障能源安全,缓解环境压力。”

  “尽管首批示范项目的运行情况表明技术是可行的,市场竞争力也很强,但是国家仍然选择继续推进示范,而非大规模推广,显示出在对待煤制油产业发展上的谨慎态度,特别是在考虑到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相对缺水的情况下。”专家说。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Emcore为美国宇航局ICESat-2卫星提供三结太阳能电池
下一条: 浙江德胜新能源科技公司科技创新成就突出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