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科技 >> 山东成功突破千米深井采煤安全难关
 
山东成功突破千米深井采煤安全难关
时间:2013/2/18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常见的自然灾害也不断加剧,冲击地压、高温灾害等之前没有的自然灾害也陆续出现。

2月16日,记者从省煤炭工业局获悉,全省近5年煤矿千米深井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0.098。随着深井建设技术、冲击地压预警与防治、高温热害防治以及围岩控制等方面的一些关键性、前瞻性技术难题得以攻克,山东省较好地保障了千米煤矿的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山东现有生产矿井210多处,其中开采深度超过千米的煤矿16处。这些煤矿千米以下储量20.69亿吨,占煤矿地质资源量的43.9%,并且千米深井煤矿开采的大多为特殊和稀缺煤种,矿井平均服务年限31年,最长62年。千米深井煤矿主力军的地位在山东煤炭行业逐渐凸显。

如何确保煤矿千米深井安全生产成为重要课题,山东在千米深井的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并积累了一定成功经验。

2007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开始组织采深超过800米的煤矿编制安全开采可行性报告,并邀请有关专家论证提出各矿井安全开采的保证措施和开采深度警戒线等。同年11月,宋振骐院士和相关专家教授,对采深超千米的生产矿井安全开采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形成论证意见,为促进千米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指导。

2009年山东省开展采深超过600米矿井的瓦斯参数测定工作,将全省煤矿瓦斯报警值统一设定为0.8%,实行瓦斯超前预警。并相继出台了《山东省煤矿瓦斯异常区认定标准》,明确瓦斯矿井中瓦斯涌出异常区的认定和管理办法,防治瓦斯危害。

由于地热因素,高温热害往往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瓶颈。记者从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新巨龙公司获悉,该公司通过集成优化各种矿井降温模式,使各主要作业地点温度平均降低8℃,显著改善井下作业环境。此外,针对深井建设遇到的难题,该公司相继解决了巨厚表土层凿井、高应力大断面巷道综掘与支护等技术难题,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钻井法凿井技术体系。该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目前已在巨野矿区赵楼煤矿及其他基建煤矿中得到成功应用。

《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提出51条防冲管理硬性规定,全省冲击地压矿井也都建立微震监测或应力在线监测系统,新巨龙公司采取高密度高强度大孔径超前预卸压技术,孙村煤矿采取煤层注水和煤层爆破卸压技术。

在矿井设计方面,山东省建立了超千米煤矿施工、开采论证把关备案审查机制。要求采深超千米的基本建设矿井,施工安全可靠性必须经过专家论证把关,并报省煤炭局备案审查。论证审查通过,才能组织施工、开采。通过严格论证审查,从源头上杜绝安全无保障的采掘工程。

我省还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省煤炭企业已创建3个国家级、1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2个国家级、4个省级技术研发平台,5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全行业科技投入连续7年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3%。

我省煤矿深井安全开采技术不断获得突破,有43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4项成果为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其中“千米埋深矿井建设技术与应用”、“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成套技术”等9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负责人表示,为保障煤矿千米深井的安全生产,我省将严格审批新增千米煤矿,不断加强深井灾害预测预警和监测控制的科研攻关,逐步完善深井安全开采的技术保障体系,并着力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推进煤矿深井开采安全生产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电力传输将进入无线时代
下一条: 美突破清洁煤技术 可捕获99%燃煤排二氧化碳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