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科技 >> 新技术新产品乏人问津 治霾设备厂尴尬何以解
 
新技术新产品乏人问津 治霾设备厂尴尬何以解
时间:2013/3/29 
“治理细颗粒物PM2.5的设备小样试验已成功,6月就能批量生产,但销路怎样,心里还真没谱。”笔者23日前往盐城环保产业园采访,园区龙头企业江苏紫光吉地达环境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唐建忠面露难色。

2008年,紫光吉地达与东南大学联合攻关,前后投入1.5亿元研发经费,研发成功治理PM2.5的设备。遗憾的是,该设备至今只卖出3套,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连本都没赚回来。

类似情况并非个案。盐城环保产业园已汇聚40家国内顶尖的生产烟气治理设备的企业,其中,有15家生产治理PM2.5设备。据了解,这些企业均已开发出较为成熟的产品,但在手订单几乎都是寥寥无几。

雾霾天气频频光顾,治霾呼声四起,可能派上用场的治霾设备为什么接连受冷?

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伯平分析认为,企业适度超前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值得肯定,但相比其他产业,节能环保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需要借助市场和行政手段消化工业企业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

“当前,国内对PM2.5还停留在监测阶段,配套的治理政策尚未完全出台,谁主动购买治理设备,谁就增加生产成本。”唐建忠坦言,只要政策到位,我们的产品肯定不愁销路。而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有了政策,逼着相关行业及企业购买治霾设备,则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每年还可创造上百亿元的市场需求。

笔者调查发现,节能环保设备滞销还受产品价格影响。“以一台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燃煤机组为例,购置一套脱硫脱硝除尘的一体化设备需6800万元,其中治理PM2.5的部分占到3000万元左右。”唐建忠介绍,一次性投入成本高,已成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应用的“拦路虎”。

对此,省政协环资委副主任、省经信委副主任顾瑜芳表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治污成本确实应由相关企业承担,但过高的投入成本会影响企业后续发展,此时政府应“扶一把”。这方面我省已有先例。“十一五”期间,全省推动电厂脱硫,一开始根本推不动,后来国家出台政策,对上脱硫设施的电厂的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加一分五厘钱,一举解决了投资运营难题,目前我省电厂脱硫走在全国前列。

“一些企业漏排偷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保违法成本很低。”有关专家建议,在强化技术手段的同时,还应强化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比如将“罚款上限”改为“按日计罚”,污染时日越长,罚款越重,不设上限,这样才能对违法者起到震慑作用。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利用垃圾填埋气体技术变废物为能源
下一条: 中国首次将浮萍制生物质燃料工艺实现全局优化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