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设备 >> 风电制造业“洗牌”回归理性 过半企业悄然退场
 
风电制造业“洗牌”回归理性 过半企业悄然退场
时间:2013/4/1 
    市场需求下滑、企业竞争加剧、并网困局难解国内风机制造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近日笔者从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了解到,2012年只有30多家整机制造企业有经营业绩。

    自2006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以近90%的年均增速急速扩张,并在2012年跃升成为全球第一风电大国。同时风机设备制造企业也一拥而上,在2009年形成了超过80家整机企业、年产近4000万千瓦制造能力。

    曾经的80多家企业,如今只有30家有经营业绩,剩下的企业都去哪了?多半企业悄然离场,是行业在市场机制下的理性回归,还是产能过剩危机中的积重难返?

    过半离场

    “我们以前接触过的一些市场知名度比较低、规模比较小的风机企业,现在都已经不干了。”国内一家风力发电公司总经理对笔者如是说。

    如今,受到市场需求疲软、弃风限电严重、质量问题频发等不利因素的冲击,风力发电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风机制造企业的日子更是不好过,利润大幅收缩甚至亏损已是不争的事实。

    近日,金风科技发布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了约15亿元,同比降低11.83%,同时营业利润同比降低80.85%.而据华锐风电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12年年度经营业绩预计将亏损4.9亿元。

    据了解,国内的一些风机制造企业,正面临着订单不好拿、甚至货款也收不回来的尴尬境地。

    “目前限电形势日益严峻,一些项目虽然可研报告显示年均风电利用小时数能达到2300小时,实际发电也就1800小时左右。”上述风力发电公司总经理直言,风电企业遭遇限电,都在千方百计降低投资造价,从银行贷款付给设备商显然会增加财务费用,而少付一些设备款就能降低财务费用,这个情况下自然是“能压一些肯定就会压”。

    国内一家风机企业负责人表示,风电产业链中开发商欠整机厂、整机厂欠零部件供应商,相互欠账的问题大量存在,而风机价格现在已经处于低位,企业自身都没有多少利润了,回款再不及时就很难维持。“原来的80多家制造商,现在能够生存下来还能参与招标的企业估计不到30家。”

    风向转变

    企业悄然离场,有人认为是由于风电市场的突然转向,也有人归咎于风电发展初期的“简单生产”。

    “在五六年前,我们发电企业都是捧着钱去买风机,那个时候非但不会欠钱,预付款都会给到40%,有的企业甚至连厂房还没建好,我们的预付款就已经打过去了。”上述风力发电公司总经理表示,“生产出一台风机,甚至不检测就被拉走了”。

    市场的供不应求,引发了一场风机制造业的盛世狂欢。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汽等风机制造企业迅速崛起,也引得大批企业蜂拥而至。

    “好多风机制造厂其实就只是一个组装工厂,只要从国外购买设计图纸,再把四处采购回来的电机、齿轮箱、叶片等各种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就可以卖给客户赚钱了。”一位风电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前期投入不多、生产过程简单、市场需求又大,引得一大批投资商对风机制造趋之若鹜,而依靠国外图纸和技术简单生产的模式,也在国内不断被复制。

    “行业发展太快,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都没有定好,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在技术上多做投入,也没有人愿意花更多力气去满足技术和性能质量的要求。”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而我国风电产业在2011年进入调整期,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新增装机容量均出现同比下降。市场需求下滑、行业发展速度放缓、市场竞争加剧,让风机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艰难。

    据了解,市场竞争带来了风机价格下降,从每千瓦6500元跌至3000元上下附近,企业的利润大幅跳水,许多制造企业已经出现亏损。

    “随着国内风电的发展,在并网标准和电能质量、风机性能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不是买图纸或者依靠国外技术就能够解决的了。”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更高的技术门槛,使得一大批中小风机制造商被迫离场。

    理性回归

    随着一些企业的陆续退场,风电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上。

    两会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主任张平曾表示,我国光伏、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风机的产能利用率不到70%,让企业和产业本身面临很大的困难。

    然而,在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看来,以前号称有80多家企业,但是真正有技术,并且能够规模生产的也就十几家,因此目前形势下一些小企业退出市场并不奇怪,对行业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是行业从虚假繁荣到理性回归的一次去“伪”存“真”。

    来自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 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容量 1296万千瓦,而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 20 的企业,就几乎占据了国内 98%的市场份额。

    “不少小企业渐渐从市场上消失也符合市场规律,欧美国家目前主要的风机整机制造企业也就是那么几家,这些都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目前风机制造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多位风电业内人士均表示,电网限电趋势遏制住,行业整体或会好转。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200亿度,比2011年增加近一倍。

    长久以来,国家电网[微博]都被认为在可再生能源并网上缺乏积极性。近日,有消息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酝酿将国家电网公司拆分,整体一分为五,形成五大区域电力公司。而“电网拆分”的传言和猜想,也让业界有了打破体制藩篱、确保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的期盼。

    对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电力体制改革研究组组长武建东指出,伴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新型电力体系正在建立,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以及更为分散化的能源布局,是解决现有的电网体制问题的关键。

    但一位风电开发商对限电形势却难言乐观。“改革一直难以成行就是因为涉及太多利益相关方,即使成行也会着眼于长远更为有序的发展,而不会在短期内造成大起大落,因此短期限电形势也不会有所缓解。”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今年2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同比增长4.9%
下一条: 英思科2013年三款气体检测新品正式发布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