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9万㎡!这是长沙已建成节能建筑的面积,占到全省节能建筑总面积的85.8%,长沙“一直在努力”。
长沙,民间俗称“四大火炉”之一,夏冬气候呈现两极化,制冷、采暖时耗能较大。而长沙传统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在相同气候条件下,能耗指标超过发达国家三倍以上。
推进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在长沙鑫都大酒店,执行余热利用节能项目后,变化真是大:以前酒店都是用柴油锅炉烧热水,现在靠余热回收产生的热水,就能基本保证酒店日常需要,每天节省柴油400公斤。目前,长沙对鑫都大酒店19万㎡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实现每年节油349吨、节电97万度和节气80万㎡。
在长沙,像这样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总面积约2000多万㎡,还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据了解,长沙将逐步对这类建筑进行能耗统计、能耗监控、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类建筑用能定额,制定超定额加价制度,以市场机制促进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达到能耗持续降低的目的。
既有建筑要改造,新建建筑要强制执行节能设计标准。从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备案、质量监督、专项执法检查、产品备案到专项竣工验收备案,长沙已形成了全系统“闭合管理”工作机制,在新建建筑的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均达了100%%。去年头10个月,长沙共完成竣工验收备案面积813万㎡。
“以点带面,以试点促发展。”长沙市建委科技处处长竺钦军介绍了试点示范的数个项目。万国城MOMA项目应用淡水源热泵技术,利用捞刀河河道地表水为项目进行供热采暖,应用面积65万㎡,目前已和华盛世纪新城项目一道,被建设部列入全国试点名录。长沙百姓非常关心的滨江文化园博物馆、图书馆和音乐厅,将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与建设,预期节能率达到65%。
与此同时,长沙认真贯彻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加快地方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并积极扶持本土生产企业,目前已形成了以自保温墙体材料、断热铝合金及塑钢节能门窗、中空玻璃、外墙外保温系统等为主的生产体系,较好满足了建筑市场对节能产品的需求。
据节能专家介绍,节能建筑尽管造价略高约10%,但这笔投资只需5-7年就可以通过节能收回成本,而现在一般建筑寿命有50年,受益时间长达40多年。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成全社会共识的今天,日益普及的节能建筑也将给星城市民带来更多、更显著的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