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特别报道 >> 中国“四大能源通道”大格局成型
 
中国“四大能源通道”大格局成型
时间:2013/6/5 
   经过3年建设,中缅天然气管道于3日竣工,正准备投入试运行,两三个月以后,一条并行的原油管道也将投入使用。届时,海上进口原油和缅甸天然气资源将绕过马六甲海峡通过这条总投资达到25.4亿美元管道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这将大幅缩短非洲和中东石油出口中国的路程,使中国进一步摆脱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标志着中国“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大格局成型。



中缅天然气管道贯通

中国能源企业发言人3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缅天然气管道将开始试用。中缅油气管道调控中心调度员王洋龙在接受采访时说:“天然气管道已具备投产条件,我们在持续完善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随时等待投产指令。”中缅天然气管道全长800公里,将能够满足中国1/4天然气需求。

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采用天然气管道和原油管道并行敷设。除已完工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外,整个油气管道工程的原油管道部分已完成了97%,并定于从9月或10月起开始输送石油。届时,海上进口原油将绕过马六甲海峡输送至国内。

5年蓝图 3年建设

从最初提出设想到最终成功落实,中缅油气管道足足“吊”了人们5年胃口。

早在2004年,就有能源专家提出设立中缅输油管道的建议。此后,经两国政府数次接洽,管道建设进入议事日程。2008年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同缅甸签订了天然气购销协议。根据协议,缅甸通过即将兴建的中缅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天然气,供应期为30年。真正使管道建设计划“落地”的是2009年3月26日中缅双方签署的《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2010年6月3日和9月10日,管道境外和境内段分别正式开工建设。

建设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中缅油气管道途经高山峻岭、地震活跃带、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跨越多条国际河流。中石油副总经理廖永远曾说,建设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例如,缅甸最高山脉若开山就是建设者面临的一块“硬骨头”。这里地势险峻、人口稀少,大部分为原始森林,30度以上陡坡96处。原先中标的印度公司因“不具有可操作性”退出,交给中方。

工期紧更加剧了难度。两次赴现场踏勘的外国专家巴斯特感慨:“这是我所看到的最难建设的管道工程,我无法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一个团队在30个月内完成管道建设任务。”而中缅管道国内段工期仅为14个月。

“三陆一海”布局完成

中缅油气管道多年来一直被列为中国为拓展能源进口多元化而建设的四大战略通道之一。所谓的四大战略通道,即三条陆上通道东北、西北、西南以及传统海上运输线。东北方向,2011年中俄原油管道竣工;西北方向,在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哈天然气管道的基础上,中亚天然气管道单线已于2009年12月建成;加上中缅油气管道和途经马六甲海峡的“黄金水道”,一个开通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四条能源进口战略的通道全部打通,标志着中国“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大格局成型。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堪忧 供需缩小依赖进口
下一条: 欧盟“光伏”挑事里外不讨好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