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既是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也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而银行作为融资环节的中心,可以起到督促企业遵守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方面规定的作用。”银监会统计部副巡视员叶燕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绿色信贷成效显著
去年,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精神,银监会印发了《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具体措施》,制定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并与环保总局、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
“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年中,银行业大力推进绿色信贷,节能减排金融服务成效显著。”叶燕斐表示,银监会高度重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工作的作用和社会责任,致力于引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责任,在追求更具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
叶燕斐介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及时调整了信贷政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增速和规模,适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鼓励类项目,逐步调整退出列入《目录》中的限制类项目,禁止进入并加快退出列入《目录》中的淘汰类项目。对“两高一资”行业的贷款实行存量、增量双控制。截至去年底,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工、建材、钢铁、有色和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放中长期贷款1.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558亿元,同比少增5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2%,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
“在严控‘两高’行业贷款增速和规模的基础上,银行业加大了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并对环保违法企业有关项目限贷、停贷和收贷。据不完全统计,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和交行去年共发放支持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贷款1063.34亿元,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贷款38.78亿元,节能减排技改贷款209.41亿元,收回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企业贷款39.34亿元。其他中小型银行也积极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技术创新。”叶燕斐介绍,徽商银行对全行“两高”行业贷款进行了摸底检查,对因环境违法被国家或省区市环保部门挂牌的企业进行了风险排查。通过检查,对在该行有信贷余额且被环保部门挂牌督办或列入黑名单的7家企业,停止其新增贷款或存量周转再贷,要求分行对存量贷款只收不贷,有效防范风险。民生银行也提前收回了两家公司项目贷款5.5亿元和1亿元,并停止续做新贷款,因为这两家公司都是燃油电厂且机组建设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虽然银行业在推进绿色信贷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目前在节能减排金融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叶燕斐表示。
“主要的不足就是创新不够,在节能减排信贷方面,银行很少开发新的品种或者贷款模式。值得注意的亮点是,兴业银行就抓住了‘绿色信贷’这个机会,开发了能效贷款模式。”叶燕斐介绍,能效贷款是指兴业银行对合格借款人发放的涉及能源设备并旨在改善建筑、工业流程和其他能源最终应用方面的能源效率的项目或商品和服务投资。兴业银行去年重点支持了一批共42个能效项目,金额7.92亿元,这些能效项目按持续时间五年测算,可节约标准煤约4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1319万吨,涵盖水泥窑炉余热发电、炼油厂乙烯处理、生产线余热回收利用、高炉煤气压差发电等领域。
“除了创新方面的欠缺外,银行还比较缺乏懂得专业知识、技术的人才。银行中很少有技术型人才,也很少考虑通过外包服务聘请咨询服务公司的专业人员,市场上也比较缺乏这方面高水平的服务,这样一来,银行对一些企业的项目缺乏专业的知识来判断,也很难把握项目本身的先进性。一个项目过了三五年后是否沦为落后项目、被淘汰技术,银行把握不准。”叶燕斐指出,除了银行自身要培养专业性人才和通过市场寻求第三方服务外,也有赖于国家继续完善准入标准。他认为除了最低限度的准入标准,还应有更高的、导向性的先进性标准,让企业和银行知道投资的项目五年或者十年之后会处于一个怎样的技术水平上。
银监会出台的《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认识做好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改进和加强对技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合理控制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叶燕斐表示,为了使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建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银监会今年拟制定一个《银行业节能减排授信自我评价办法》。
“银行做绿色信贷必须有一套可以参照的标准,此《办法》将根据《意见》的内容制定出一些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让银行根据这些标准和要求去评价自己的节能减排金融服务。有了这套参考标准,董事会、高管、职能部门各自应该做什么都将一目了然,从贷款调查开始,审批、拨款、贷后管理、风险定价、法律合同的签订等等,银行可以按图索骥,自己参照《办法》的标准审视自己的管理是否有漏洞、风险该怎样防范。”叶燕斐说。
据叶燕斐介绍,为了加强银行对绿色信贷的认识,银监会还将于今年九月举办一次大型培训,在产业政策、行业准入、节能减排有关的风险管理、环境政策等方面进行专项培训。此外,如何提高小型金融机构以及农信社的绿色信贷意识、对风险的判断能力,也是银监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叶燕斐表示,今年银监会将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节能减排信贷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不断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