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特别报道 >> 光伏数据价值日益凸显
 
光伏数据价值日益凸显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作者:钟银燕 时间:2014/12/31 
※编者按※

  数据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简单直观地识别信息,对数据进行精细化、深加工更会产生巨大价值。当前,在经历了数据缺乏粗放式的扩张后,新能源行业正在进入数据为王的精细发展时代。

  “打开可再生能源信息资源信息库的网页,你能在这里找到国内主要光伏地面电站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会让你对电站的情况一清二楚。用数据说话,能让投资者对政策、市场、技术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国内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的管理软件企业木联能总经理李伟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国内数据缺失 企业良莠共存

  在经过几次周期性发展后,新能源行业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正如李伟宏所言,在行业发展中,大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把这些行业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不仅能对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和标准制定产生重要的参考价值,也能深度挖掘出大数据的“跨界”价值。

  为在新能源领域拥有一席之地,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注重自身核心技术的研发,这对行业固然是好事,但由于国内普遍缺乏基本和权威数据,新能源企业生产的产品普遍陷入一种“自说自话”的状态,没有第三方平台可以给出各企业产品的横向对比数据。这种情况下,市场给价低质劣的产品也留下了生存空间,大幅削弱了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导致出现新能源企业良莠不齐长期共生的局面。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消耗了优质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精力,还大肆上演“劣币驱除良币”的情形,严重损害了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趋势,打击社会对行业发展的信心。

  “看看西北土地上,那些刚装2-3年,就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电量大幅下降的光伏电站,就知道对整个行业发展信心打击有多大了。”李伟宏说,“目前,木联能正在结合之前参与的众多项目,深度挖掘和整合光伏电站的数据。依托自有的大数据中心,完成不同光照资源区域的光伏电站实际运行情况,进一步了解各类设备如逆变器、组件等的性能水平,依靠权威的平台进行发布。”

  借鉴国外经验 成为标准制定者

  与其他行业相比,新能源行业与生俱来走的是国际路线,但在数据上的认知意识与投入力量上,也国外尚存较大差距。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积累了超过30年的检测数据,为美国和其他国家光伏产品检测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指导。

  德国在太阳能领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Fraunhofer太阳能研究中心和全球公认的TUV认证机构,在保障德国太阳能发电应用技术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也成为大量研究专利和国际标准的制定者。日本和英国也不例外。日本陆续建设太阳能野外测试站点超过32个,共完成67000多块组件性能测试,为日本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实验基础。德国的PHOTON实验室每月发布来自全球的98家光伏制造商的180多个型号的组件进行现场测试,为太阳能光伏行业市场指导和技术提升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

  这一方面,国内监测机构研发能力、监测能力都与国外相差甚远,但值得庆幸的是,国内 对数据的重视正在逐渐加强,数据正在成为唯一可以信赖的标准。当前,我国已经拥有众多的质量检测和认证中心,太阳能发电质量控制体系初步建立。

  北京国润天能副总经理尹环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已经在敦煌建立了第一个太阳能野外实验站,并获得国家计量认证(CMA)资质,成为国内首个获资质认定的第三方太阳能野外检测与实证测试平台。检测内容从产品到项目都会涵盖,重点在于对户外条件下太阳能发电产品真实性能效率、稳定性、系统运行性能、故障及衰减等综合性能进行测试,补充和完善我国太阳能发电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为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年终盘点:2014年能源行业十大关键词
下一条: 吴新雄卸任国家能源局局长 努尔·白克力接任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