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特别报道 >> 中国天然气价格正式并轨
 
中国天然气价格正式并轨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作者:仝晓波 时间:2015/3/2 
 ——同时试点直供,年内全面建立民用阶梯气价制度

  国家发改委2月28日发布《关于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宣布自4月1日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正式并轨,这意味着我国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三步走”的目标已实现,2013年以来实行的存、增量气计价法将成为历史。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决定放开天然气直供用户(化肥企业除外)用气门站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进行市场化改革试点。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但今年将全面建立居民用气阶梯气价制度。

  基本理顺非居民气价

  按既定目标,2013年、2014年国家连续两次较大幅度调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其中,2013年6月,天然气增量气价实现市场化并上调非居民用存量气价格0.4元/立方米;2014年8月,在保持增量气门站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提高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门站价0.4元/立方米。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气价并轨不仅有利于创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企业平等竞争,也将为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奠定良好基础。并轨后,非居民用气价格基本理顺,意味着天然气价格改革完成“破冰之旅”。

  目前我国非居民存量用气约为1200亿方,增量气在400亿方左右。存量气与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相差0.48元左右。

  按照现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并轨后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04元,而先期开展改革试点的个别省份只需提高0.02元,即可实现并轨。

  据测算,本次价格调整后,全国天然气门站价平均为2.51元/立方米,上海为2.88元/立方米。

  气价下调利好下游

  由于2014年下半年以来油价大幅下跌,汽柴油、进口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LPG)等燃料价格均大幅回调,致使天然气的价格优势走弱,天然气在各个应用领域的推广都遇到了一定阻碍。

  上述发改委负责人指出,此次居民用气门站价仍不作调整,对居民生活和价格总水平没有直接影响。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存量气全年提价总额和增量气降价总额基本相当,社会负担总体持平。

  业内分析指出,此次天然气增量气价下调利好下游LNG和CNG加气站行业、城市燃气行业,尤其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气头尿素行业。

  亦有分析指出,此次气价调整整体上有利于扩大天然气利用,但对上游供应企业而言,尤其是以中石油、中海油为首的企业来说,此次价格调整或致其营业额减少千亿元。

  终极目标:完全放开气源价格

  国家发改委指出,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放开气源价格,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围绕此目标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总结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的经验,继续推动天然气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为最终全面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创造条件。二是加快建立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2015年要全面建立。同时在做好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的前提下,逐步理顺居民用气价格。三是完善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管道运输价格,同时加强配气价格监管,促进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

  此外,从改革方向看,化肥用气价格最终也要放开由市场形成,但考虑当前化肥企业实际困难,决定分步推进化肥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这次暂不随其它直供用户价格一并放开,再留给化肥企业一定过渡期。今年先将化肥用气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2元,同时要求供气企业提高化肥用气保障水平,并根据化肥企业承担的调峰责任,推行可中断气价。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穹顶之下"或加剧火电企业环保压力
下一条: 京津冀交通环保产业对接如何落子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