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特别报道 >> 能源领域之中国电力“走出去”战略
 
能源领域之中国电力“走出去”战略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5/3/11 
目前,在中国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为主的能源体系中,煤炭价格已经完全市场化,油气、电力价格仍受政府干预。相比之下,电力体制和电价改革均滞后,体现在上网电价、销售电价受政府严格控制,竞争性的电力交易市场没有形成。
刘振亚表示,从世界电力改革的历史来看,英国为代表的电力全盘私有化改革,搞了20多年后,不管是电网还是电源实际上非常困难。
国家应明确战略布局、整合支持性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电力是我国优势产业,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化解国内产能过剩。2014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已达13.6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发电小时数、用电增速均创近十年新低,火电装机过剩更为明显。
相对油气而言,中国电力工业走出去时间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建集团原董事长范集湘认为,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和支持性政策,中国电力产业走出去存在孤立、分散、低端运行的问题,而且还出现了内耗。
电力“走出去”需要国家整体战略
在全国政协政府工作报告小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建集团原董事长范集湘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处于中低端,无序、分散、各自为政的状态。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是明确的,但是支持走出去的措施是分散的,碎片化的,没有形成国家合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构建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
全国政协委员、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和范集湘均认为,电力是中国走出去的主要产业。“‘一路一带’上相当多的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电力比较缺乏。我国在电力装备、规划、工程施工和电站的应用上有较高水平,在这方面应该走出去,促进当地电力事业发展,带动国内电力装备出口。”陆启洲说。
从国内看,中国电力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领域绝对过剩;从国外看,巴基斯坦缺电40%,东南亚国家均不同程度缺电,南美缺电,非洲三分之一人口现在没有照明。电力走出去恰逢其时。
但是,由于缺少国家战略布局,电力产业在国外体现不出优势作用。“表现为,设计单位出去带一个项目,制造业做一个项目,施工单位EPC承包一个项目,完全是孤立、分散、低端运行,而且还形成了内耗。”范集湘说。
范集湘认为,企业内生动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中国在全球有多少跨国公司,这是评判走出去是否成功的标准。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跟跨国公司竞争,在起跑线上与西方公司有很大差异。融资成本,保险成本,税赋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均有较大差距。“中国企业不需要特殊照顾,应该与西方公司在同等起跑线上参与竞争。”
他建议,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国家要有整体战略布局;国家需要整合支持性政策资源,明确归口管理部委。目前,我国走出去的政策分散在各部委,碎片化,没有形成合力。
在电力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国家制定顶层设计方案,提供系统政策支持,通过市场运作,可以实现中国电力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让中国电厂、电网点亮异国他乡,这才是大国形象。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还有稳定的投资收益。”范集湘说。
“走出去”存在五方面问题
在海外投资机会面前,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注重风险防范,提高海外权益保障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认为企业“走出去”通常面临的五个问题。一是对投资地的法律不熟悉,二是项目的市场调研论证不全面,三是能够胜任海外投资业务的优秀人才太少,四是国内的一些配套政策和机制跟不上,五是外界打压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全国政协委员、国电集团原总经理朱永芃认为,相对油气而言,中国电力工业走出去时间短,对国际招投标准则还不熟悉,需要积累经验。“国电在欧洲、北美、非洲都有部分投资和尝试;在东南亚投资部分水电,因电价问题投资收益受影响。”
中国能源项目在海外投资遇阻有不少案例。
全国政协委员、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说:“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把风险考虑好。根据投资所在地区,分析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宗教风险、安全、环境、劳动用工等多方面。分析之后,要想办法规避。”
陆启洲认为,企业海外投资最难以承受的风险是政治风险。“一旦政治风险发生后,国家要有相应的措施,走出去的企业要有所准备,投资的保险也要投,国家也要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普及资金,不可控不可抗的风险,国家要有兜底机制。”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四川水电现状与消纳困境
下一条: 电力改革将还原商品属性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