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煤炭行业 >> 人大代表“支招”破解煤矿安全生产难题
 
人大代表“支招”破解煤矿安全生产难题
时间:2009/3/13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我们煤炭行业是重中之重。”连日来,记者遇见了多位煤炭行业和安监部门的人大代表,对于安全生产都是再熟悉不过,谈起煤矿安全生产这一难题,他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提高人员素质,齐抓共管

      “人始终是安全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栗俊平代表说。他是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官地矿机电科采掘管理组组长,全国劳模。

      “再先进的设备,再好的管理制度,没有人,都是落实不了的。”栗俊平表示,这些年来,全国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关键的推动因素是人员素质在逐步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说,与安全生产的要求还是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几次大的安全事故,都是人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他告诉记者,防止安全事故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排查隐患,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从管理干部到生产一线的职工,都必须动员起来,隐患问题随时发现,即时处理。“每个人都有发现隐患的义务和举报隐患的权利,而且举报制度必须是扁平式的,减少中间环节,使隐患信息直达安全调度中心,第一时间下井处理。”

      他说,这对人员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专业技能和生产经验,二是责任意识和安全观念。这两个方面上去了,煤炭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才能大有改观。

      狠抓落实,政府部门责无旁贷

      “可以看到,很多事故的发生,都存在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黄白茨矿调度中心主任王润刚说,企业总是有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冲动,政府的工作就是督促生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制度。

      “比如说,每吨煤的利润中,要投入到安全生产多少钱,都是有比例规定的,用于维护更新设备、人员教育培训、改善工作环境等等。”他说,去年的煤价大起大落,但企业的利润空间是有的,也就是说有能力保证安全投入。有的企业确实把安全生产的钱拿出来了,但究竟是不是全部投入安全生产,这个就需要政府部门来监督,要有专门的监督机制,管好、用好这笔钱。

      他还举例说,在许多小煤矿中还存在私挖滥采等非法现象,本来就是偷偷摸摸生产,哪里还有什么安全措施。政府的监管不到位,就发现不了这些情况;更要命的是甚至某些执法人员视而不见,主动不作为,要坚决查处背后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

      以转型发展促安全生产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根虎认为,安全的表象是事故,但实际上,安全是一项社会系统综合工程,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产业技术含量及安全文化理念等诸多方面内容。

      他说,以山西为例,产业结构畸重,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交通运输等高危企业多,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企业普遍装备落后,安全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特别是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市场需求旺盛时期,一些企业不顾安全条件盲目冒险生产,屡禁不止。

      “所以,不能就安全说安全。从这几年来看,山西在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措施保障、体制机制及纪律处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2008年,山西省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47,比上年下降3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0%以上。但山西作为国家的能源基地,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连续不断发生。”张根虎说,“最为根本的是转型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经济结构调整。”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煤矿频频发函叫卖 焦煤价格可能遇第二波深跌
下一条: 山西煤炭外运量大降 煤矿事故支撑近期国内煤价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