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特别报道 >> 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核电合作
 
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核电合作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高国伟 时间:2017/7/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核电合作具有广泛前景,中国企业拥有“一带一路”国家所需要的核电技术、安全管理经验、装备产能和建设能力,能够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核电发展需求。

“一带一路”沿线是核电重要市场

核电是科技含量高、研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的重要战略性产业,是目前最为稳定、最为廉价、能够大规模获取、不需要政府补贴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国际核能协会预计到2030年,中国之外的世界核电市场将新建131台机组,共计新增装机1.4亿千瓦,新增投资预计达到1.5万亿美元。

“一带一路”沿线是核电的主要市场,预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新建107台核电机组,共计新增核电装机1.15亿千瓦,新增装机占中国之外世界核电市场的81.4%。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巨大的核电市场,主要核电强国展开了激烈竞争。

从目前竞争格局来看,俄罗斯核电产业竞争力最强,海外项目最多,正在海外17个国家建设或者计划建设核电项目,主要集中在亚洲和中东欧;日本、美国和法国等传统核电强国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中日本海外核电项目主要分布在土耳其、英国和越南,美国海外核电项目主要分布在中国、捷克、保加利亚和印度,法国海外核电项目主要分布在中国、芬兰、印度和英国。

从市场布局来看,“一带一路”沿线是所有核电强国的主要目标市场。

中国核电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核电市场重要的新兴力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核电发展需求十分契合。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备较为完整的核能工业体系和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全球极少数具备完整的核电项目工程总承包与运营总承包能力的国家之一。

从技术水平看,我国初步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中国核电企业已经不仅仅是核电装备、核电工程和资金输出,也实现了技术输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突破,如“华龙一号”落地巴基斯坦。

从运营水平看,我国核电建设与运营管理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安全记录良好,迄今为止未发生任何重大事故。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力品牌,“华龙一号”和CAP1400技术满足国际最高安全要求,设置了完善的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安全指标超越了现有三代核电技术要求。

从制造能力看,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持续提升,核电装备供应能力强。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以核电项目为依托,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向高端制造业转变的发展道路,产能和质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实现了核电设   备国产化的重大技术突破和制造能力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核电装备具备价格竞争优势,能够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购买力。

中国核电企业应加强协同

中国核电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已经实现突破,但整体来看力量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合力。中国核电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重在协同。

第一是核电企业之间的协同。中国核电在发展初期形成了一套多国采购、多重标准、多种机型和多重管理模式并存的现象,不同企业、不同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内部竞争。

第二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我国核电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主体众多,包括核电投资企业、核电建设企业、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专业技术服务企业等,应加强产业链协同,形成产业联盟,构建利益共同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

第三是政府与企业协同。可以考虑由相关部委牵头建立核电“走出去”协调体系,协调国内核电投资、建设、装备制造企业有序竞争,避免内部恶性竞争导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另外核电作为战略性产业,离不开政府外交支持,应将核电合作纳入更多双边和多边政府间合作框架,依托国家经济外交,进一步提升中国核电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影响力。(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四川水电消纳难题:有电送不出
下一条: 中外煤企上演惊天商战 兖煤澳洲险胜嘉能可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