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最近指出,淄博市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龙头工程”,作为实现科学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头等大事。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生产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让读者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并以实际行动推进淄博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本报即日起刊发系列评论员文章,敬请读者关注。
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在全市环境保护暨新一轮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启动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纳入到我们城市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反映了我们的发展理念更加成熟。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淄博市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淄博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它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正确对待工业化。印度圣雄甘地曾说过,如果中国和印度立志学习西方的消费文化,两国人民将像蝗虫般迅速将世界掠夺一空。当西方的工业文化和消费文化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中华大地,有些城市还来不及醒悟,更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就已经身处污染的包围之中。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无锡自来水遭污染等都是工业化带来的后果。淄博市作为老工业城市,近年来,全市上下从实际出发,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大力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形象显著提升。但是,作为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淄博市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依然很大,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近与青岛相比,远与大连、深圳等城市相比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环保是经济发展的“命门”。没有长久的环保,就没有长久的企业。淄博的环保问题主要是结构性污染问题,根子在于有些产业工艺设备水平、生产技术标准低,抓节能环保,必须紧紧抓住产业优化升级这个关键,下大气力提高产业技术标准和工艺水平,强化终端产品意识,在拉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努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对此,淄矿集团等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不算小账,勇担企业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会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紧张而非和谐局面。
其次,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平等相待。它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但它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明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是“万物之灵长”,其智能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不久前,德国德累斯顿一座635米长的钢铁大桥,让一种4厘米长的珍稀蝙蝠给弄下了马,这里并没有“多少米有蝙蝠就不能建桥”的规定,而是从动物保护主义者那里杀出一批“蝙蝠侠”与之角力,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批评造桥会影响易北河谷的旖旎风光。总之,破坏生态文明,成为推动大桥下马的原动力。
第三,勤俭节约、适度消费。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扩大和刺激消费会推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但从生态平衡角度来分析,盲目追求高消费会给有限的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两相比较,后者比前者更具全局性和根本性。因此,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还是不能轻易丢掉,即使到了民富国强的程度,“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还是千古不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