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我国天然气销量或再创新高
 
我国天然气销量或再创新高
来源:证券日报 时间:2017/10/12 

今年以来,天然气需求不断增加,8月份天然气消费量更是大增超30%。

在天然气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价格上涨已拉开序幕。9月份,中石油首次管道气竞价交易全部以20%限价成交。

业内认为,供暖季即将来临,局部地区将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今冬明春”天然气销量或再创新高。而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天然气冬季涨价行情也即将来临。10月中下旬将进行的气量竞拍,天然气价格或将继续维持顶价销售状态。

冬季涨价行情即将来临

从9月份开始,华北、华东等地终端管道气气量收紧,为保障下游用气,也为统筹天然气资源,进一步推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中石油旗下天然气销售公司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参与天然气气量竞拍。

最终,中石油东部销售公司的900万立方米天然气全部以20%限价火爆成交。

作为国内管道气竞价交易的首次试水,为防止价格出现过度上涨, 本次交易对成交价格在挂牌价之上设置了20%涨幅限制。由于需求旺盛,最终全部交易都是在基准价上浮20%的最高价成交。

不难发现,天然气竞价交易可谓如火如荼。

而供应方面,由于天然气消费需求强劲增长,9月上旬,内蒙古宏基亿泰等LNG工厂接到气源方限气通知,至中下旬限气量将达到三分之一。2017年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将不可避免。

“天然气冬季涨价行情即将来临。”卓创资讯分析师冯海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涨价又限气的情况下,天然气发电,使用管道气源的发电厂还好,而使用LNG气源的发电厂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可能需要直面价格上涨及气源紧张的问题。

中宇资讯分析师孙阳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天然气价格上调反映在管道天然气中并不及时,因为还有物价局的管控。而作为已经市场化的LNG市场却表现的尤为明显,9月份最后一周以日均150元/吨-300元/吨的增幅持续升高。一方面是环保催生下游“煤改气”,LNG点供需求增加明显,由于气量紧张,LNG市场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天然气顶价竞拍,LNG工厂成本增加,成本支撑下推涨LNG市场价格。

天然气销量或再创新高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天然气消费量就开始不断增加。

2017年前8个月,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550.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75%。

截至2016年12月份,全国已经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等18个省份颁布“煤改气”、“煤改电”相关政策。天然气消费增速明显加快。

前不久,环保部再次发文强调京津冀周边燃煤锅炉改造及居民“煤改气”的贯彻落实。

中金公司预计,全国性城市燃气企业下半年非居民气量增速可能普遍维持在25%-30%,而华北地区居民用气量,可能在“煤改气”的推动下,达到20%-25%的同比增长。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8月份数据显示,天然气8月份单月产量、进口量、消费量分别为117亿立方米、77亿立方米、1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2%、58.3%、30.4%。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冬明春国内的天然气销量或再创新高,今冬供暖期天然气供需形势较为严峻。”孙阳指出。

安迅思分析师韩小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受供气结构不同影响,预计今冬明春我国北方地区将出现不同程度缺气现象。而受“煤改气”带来需求猛增及基础设施局限影响,华北地区供气缺口或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要求中石油要在10月底前建成并投用陕京四线和中靖联络线;中石化要在年底前实现天津LNG接收站投用。

据了解,陕京四线线路工程共四个标段,全长1114公里,截至2017年8月初,陕京四线工程全线累计焊接970公里,已完成八成以上。10月底,随着陕京四线的投用,将对扩大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量、提高冬季调峰供气能力、治理大气污染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页岩气 可燃冰 干热岩…中国非常规能源新突破
下一条: 太原五年“减煤” 新兴产业占比翻番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