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亚洲绿色工厂设计、建设及厂务大会暨展览会 | 2024 第四届广州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技术展 | 2024贵州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交易会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 | 2024亚洲金属建筑设计与产业博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中俄合作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投产
 
中俄合作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投产
来源:央视新闻 时间:2017/12/11 

12月8日,被誉为“北极圈上的能源明珠”的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这一项目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液化天然气工程。

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投产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位于俄罗斯境内的北极圈内,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型液化天然气工程,属于世界特大型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运输、销售一体化项目,被誉为“镶嵌在北极圈上的一颗能源明珠”。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出席了当天的仪式。

中石油俄罗斯公司总经理蒋奇:“亚马尔液化气项目是我们最近几年,中俄经贸合作最大的投资项目。除了中石油参与了这个项目之外,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参与了这个项目,将来液化天然气的运输,特别是向中国出口的液化天然气的运输,都要由中国的航运公司来承担。”

作为中俄在北极圈合作的首个全产业链合作项目,亚马尔项目成为了“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不仅将带动俄罗斯能源产业和边疆地区发展,还能够丰富我国清洁能源供应,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项目建成后能为我国供应多少天然气?

到2019年,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全部建成后,该项目的三条生产线每年将向中国稳定供应400万吨液化天然气。

400万吨液化天然气,这是什么概念?

400万吨液化天然气相当于60亿立方米,而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371亿立方米,天然气进口量721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2058亿立方米。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作业区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3万亿立方米,其中富含的凝析油储量约6018万吨。项目共将开采天然气井208口,分布于19个开采区。到2019年,三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全部建成后,项目每年将可生产1650万吨液化天然气,以及100万吨凝析油,大部分产量将供往亚太地区。

中国为何与俄在北极开采天然气?

亚马尔项目位于北极圈以内,中国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地点与俄罗斯合作开采天然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董秀成:“这主要是个商业行为。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天然气需要快速增长,而俄罗斯在北极圈有能源的资源,我国有市场,俄罗斯有资源,所以是互补的。此外,跟俄罗斯合作,还带动了我国在极地开发技术的提升。”

亚马尔项目不仅带来天然气 更有新航道

亚马尔项目的建设不仅为我国带来了天然气,更有新航道。通过与俄罗斯合作,我国成功实现北冰洋运输,开辟了北极航道。缩短运输航线后,未来将节省多少海运成本呢?

“冰上丝绸之路”,就是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亚马尔项目建设过程中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是经过白令海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运输,平均用时16天左右,比通过苏伊士运河节省近20天。

在我国,9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都要依赖海运。目前,中国的远洋航线虽然不少,但是通往欧洲的航线有限,且面临着各种成本、安全等问题。

中石油俄罗斯公司总经理蒋奇:“北极东北航道是连接亚洲跟欧洲之间最直接、最便捷的运输通道。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个北极航道,将来中国跟欧洲之间的经贸合作也会降低很多的物流成本,提高我们中国跟欧洲之间的经济合作。”

数据显示,一旦北极东北航道正式开通,我国沿海诸港到北美东岸的航程,比巴拿马运河传统航线缩短2000到3500海里;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将比传统航线航程短25%-55%,每年可节省533亿到1274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海运成本。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海南生物质能源发展已走在前列
下一条: 中国创新指数稳步提升 创新型国家建设持续推进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