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亚洲绿色工厂设计、建设及厂务大会暨展览会 | 2024 第四届广州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技术展 | 2024贵州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交易会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 | 2024亚洲金属建筑设计与产业博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电力行业 >> 用电高峰偏差难控 售电侧多举措化险
 
用电高峰偏差难控 售电侧多举措化险
来源:中国能源报 时间:2018/6/13 

随着夏季用电需求激增,国内部分省份出现短期电力供应紧张,而售电公司也不同程度地绷紧了偏差考核这根弦。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有些地区已经调整了偏差考核的空间,但偏差考核的把控仍然是售电公司的难点。华北电力大学教授王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偏差考核制度合理而必要,售电公司想要规避偏差风险,可采用“分担机制”、“电量互保协议机制”,而且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截至记者发稿,全国共有京津唐地区、辽宁、河北等12个省市地区实行5%的偏差考核;湖南、湖北、四川等11个省市实行3%以内免考核;广东和山西实行偏差在±2%内免考核。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地区专门实行了夏季偏差考核的特殊制度,例如上海考虑到7月至9月为用电高峰,偏差考核调整至±4%,但其他时间为±2%,因此最终偏差考核量确定在±4%—±2%。

接受记者采访的几家售电公司一致认为,偏差考核机制施行以来,售电公司“头疼不已”。

北京一家售电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偏差难以把控,影响因素众多,稍不注意就会把“跑”来的电量付之东流。有的售电公司甚至因为承受不了严苛的偏差考核制度而退市。“偏差是最难把握的,只能跟用户去做沟通。售电公司其实很被动,企业用电可能忽高忽低。同时,像政策、环保等问题也会造成减产停产,把控不好确实就容易出问题。”

该责人表示,电力负荷预测非常复杂,想要把控好负荷预测,绝非易事,其分散性、随机性等特点都造成了偏差把控的复杂。“像机器运行稳定性、气候变化、突发意外等等,繁杂而微小的因素都会给偏差把控带来困难。”

对于偏差考核制度的存在,王鹏认为,这一制度应该存在且十分必要。“偏差考核制度本身就是电力交易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决定了一份双边合同的违约,可能引发其他市场主体的被动操作,电量偏差小,电力调度交易机构可以利用提前准备的资源应对,但如果偏差大,系统成本就很高,所以制度是有必要存在的。”

另有电力行业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偏差考核的存在是既定前提,对售电公司而言,只能通过各种方法尽量减少偏差把控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售电公司目前可以采用一些合作机制来降低偏差考核风险,需如售电公司与电力用户之间建立分担机制来共同分担偏差考核风险的方式,或者采用电力用户全额承担偏差考核而售电公司“零利润”供电这种风险转嫁方式。

除此之外,据业内人士介绍,签订电力互保协议也是有效的方式。如云南、江苏省等已经引入售电公司之间签订“电量互保”协议的机制,如果其中一方因特殊原因无法履行合同电量时,经电力调度机构安全校核通过后,可由协议另一方代用部分或全部电量,这种形成“售电联盟”的方式可使售电公司规避掉单独承受电量偏差的风险。

对于售电公司难以把控偏差的问题,王鹏称,实际交易中偏差考核机制的具体实施确实很复杂,想要严格把控偏差,就需要售电公司和政府、市场等多方面的共同培育。

“具体到某个省,或者某个售电公司的实务操作上,其实很复杂。一方面售电公司需要认真研究规则,深入了解用户具体的用电特性,对风险和收益要有理性评估,不能因为抢市场而对用户的所有诉求都大包大揽。”王鹏表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通过对售电公司的培训和风险警示、偏差尺度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发生偏差的救济措施等努力培育市场。但是,市场管理委员会商定的规则,还是要严肃,不能罚酒三杯、不疼不痒。如果大多数售电公司有意见,也可以申请研究和调整规则。”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大唐集团加强法国电力战略合作
下一条: 翻越秦岭15公里无人区 吉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线架通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