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与援助如何双赢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与援助如何双赢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吴晨 时间:2018/9/7 

中非合作论坛本周在北京举行,中国承诺将给予非洲600亿美元的投资和援助。有关非洲的讨论因为中非论坛而热火朝天,但是真正了解非洲的人并不多。非洲到底对中国有着什么样的战略意义?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与援助到底能取得什么样的双赢?我们需要先理清三个问题。

第一、有说法说非洲即将崛起是因为非洲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对么?

第二、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和援助是不是意味着非洲能成为制造业的大洲和广阔的市场?

第三、中非合作论坛参与国有54个,这些国家的发展前景都一样么?

首先,人口红利很重要,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的增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如果低于2%,很难保持长期的经济增长。相比其他大洲,非洲的确平均年龄年轻,人口增速快。到了2010年代,全球最大的20个发展中经济体,只有沙特和尼日利亚的人口增长率在2%以上。到了2020-2030年,只有尼日利亚人口增长会超过2%。非洲大国尼日利亚恰恰是非洲拥有人口红利的代表。

问题是,人口红利只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却不是充要条件。人口红利并不能自动推动经济发展。1960到1970年代,整整二十年,中国和印度都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却并没有自动带来经济增长。在阿拉伯世界,1985-2005人口增长超过3%,到了2010年代,许多阿拉伯国家都出现年轻人失业率激增的问题,40%的伊拉克人、30%的埃及和突尼斯年轻人都没有工作,埃及和突尼斯都是北非国家。

所以,如果只有人口红利,没有相应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营商环境的改善,非洲的人口增加如果无法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就可能意味着大量的失业问题,尤其是年轻人失业的问题,这是投资非洲必须要关注的重点。

第二个问题,非洲是否能够承接中国模式,承接中国转移出来的低端制造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拉动经济发展?从全球经济发展史来看,依赖制造业发展的确是落后国家腾飞的必由之路。相对于资源型经济体,制造业更有韧性,也能取得更包容的发展。日本学者就提出过雁行理论,认为日本走出了一条通过制造业发展的路,而继日本之后,东亚、东南亚都相继接过低端制造获得经济发展。

那么,非洲有机会接过这一棒么?并不容易。依赖制造业走出贫困的路,已经越来越窄了。因为现在的制造业,一方面因为3D打印和贴近发达市场而向欧美回归,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考验的是供应链的综合实力,如果没有基础设施和供应链配套,光有廉价劳动力是没有办法很好地承接低端制造业转移的。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否能够挖掘当地的廉价劳动力潜力还面临一个瓶颈,那就是当地的熟练工人并不多。而要把廉价劳动力训练成为生产线上能使用的熟练工人却并不容易。也有非洲观察者强调,要想把非洲变成下一个世界工厂,不仅需要培养更多的熟练工人,更需要非洲的产业工人能够熟悉如何管理工厂,有机会和能力成为下一代的小工厂主。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就有很多熟练工人从拉长到队长到自己开工厂的例子。

第三个问题更重要。非洲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市场,54个国家所代表的非洲有很多面向。我们应当意识到非洲其实是一个很多资源禀赋不同、国情文化各异的经济体放在一个箩筐里的复合体。投资非洲必须聚焦,只有找到中国发展经验能够被很好利用的国家或地区,才能真正双赢。

值得关注的一个区域是肯尼亚牵头的东非共同体(EAC),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2017年中国承建的连接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铁路(蒙内铁路)就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设施投资案例,东非共同体希望更多构建区域交通网络来谋求经济发展。其中卢旺达的发展就深得中国特区的精髓。

反观非洲西部的大国尼日利亚,则是一个典型的因为“资源诅咒”而断送发展机会的国家。在1960年独立后的十年时间里,尼日利亚发展了繁盛的农业经济,棉花的大量供应催生了尼日利亚纺织业的蓬勃发展,到了1980年,尼日利亚纺织业的产值一度达到89亿美元,占GDP比重25%,拥有着强大的出口能力。但是石油的发现改变了一切,精英开始孜孜以求于如何分配石油带来的巨额红利,却忽视了对道路、电厂和工厂的投资,石油出口带来的大量资金推高了尼日利亚本地货币,让本土的纺织业不再有竞争力,工厂凋零,工人失业,成衣业一蹶不振,陷入大萧条。当油价暴跌,尼日利亚本币崩溃之后,因为缺乏基础设施,根本没有办法利用本币贬值带来的竞争力提振制造业,因为制造业已经垮了。当地人甚至把尼日利亚电力总公司(Power Holding Company of Nigerria)戏称为“Please Have Candles Nearby”(请备好蜡烛)。尼日利亚一个2000万人的州,发电只有40兆瓦装机容量,仅相当于西方4万人的小镇的装机容量。

非洲还有一些地区有着明显的地理特点,值得特别关注。吉布提这个中国唯一海外军事基地所在地就是很好的例子。只有100万人左右的吉布提扼守连接红海和亚丁湾的咽喉要道,是没有出海口的埃塞俄比亚95%的贸易吞吐地,极具战略意义。同样在西北非的摩洛哥,与欧洲隔着直布罗陀海峡相望,有成熟的出口加工区,就吸引到了欧洲的汽车和航空工业投资建厂。

回答完三个问题,再去思考非洲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和中国投资非洲与西方之前对非洲的殖民统治到底有什么不同,脉络会更清晰。

投资非洲一方面是为了帮助非洲国家借鉴中国大力投资基础设施的发展模式探索一条发展的道路,一方面也希望在这一过程中推动更多中资企业国际化,寻求投资非洲的机会。如果推动得当,非洲有跨越发展的机遇,比如跨越固定电话而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跨越传统货币直接进入数字支付等等,而这些也恰恰是不少中资具备优势的地方。

中国在非洲的利益不必讳言,中国需要非洲的矿产资源,中国的企业将在非洲基础设施投资中获益很多,中国也希望非洲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后能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但是中国与西方一百年前的殖民主义有着巨大的差别。新发展开发银行副行长马斯多普就特别强调,中国对非洲对大宗商品和资源类的投资占比并不高,而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资,无论是道路、铁路、大坝和发电站,中长期都对非洲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本文作者系《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主编。)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钢铁业兼并发展基金正在酝酿 新一波兼并重组将启
下一条: 国际铀矿投资拐点将至 海核能源加速布局“走出去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