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价格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价格政策体系的制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行国内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尚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以至有人过激地认为“目前实施的特许权招标制度的实践结果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相悖”。
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持续、稳定并具有导向性的电价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对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事业一直未能达到政府的计划和公众期望的目标。要彻底扭转绩效不尽人意的局面,必须使计划目标与所需措施有机结合,建立相应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保障。
这是一个典型的价格管制问题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总消费15%的发展目标,并将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核心内容之一。《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也对风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的上网电价作出了暂行规定。但是可再生能源电力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政策研究,尚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定量化分析工具,对于各种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政策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研究。因而,基础研究缺失和政策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可再生能源商业化开发利用的重点是发电技术,制约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电网全额收购,其核心是上网电价。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实施发电竞价上网是电力市场改革的正确方向。但是由于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一个成长中的新兴行业,发电成本明显高于常规成本,因此难以按照竞价上网机制确定电价,所以可再生能源电价的形成是一个典型的价格管制问题。 需要一个怎样的价格政策体系
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一直被视为支持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最直接、最灵便、最有效的手段。科学合理的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需要实现如下目标:
首先是形成支撑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的法律框架。
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决策研究的成果,应当能为决策层行使权力提供充分依据和有力支持。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决策研究,应当充分考虑研究可再生能源对实际经济发展、政策要求、社会民生的影响与作用,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部门以及各社会主体的利益之争,进行系统分析,统筹安排,提出有利于可再生能源长期发展的真知灼见。因此,应进一步研究《可再生能源法》在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法律手段对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竞争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的作用,形成法律框架,支撑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的理论成果。这是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其次是促进政府科学决策,为决策层行使权力提供充分依据和有力支持。
可再生能源开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经济发展、环境安全、政策落实、政府政绩,乃至国际政治博弈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需要跳出技术研究的局限性,系统考虑除可再生能源以外的经济、法律、政治、外交等诸多领域,从而获得科学发展的突破成果。为此,我们应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应用层面、决策层面综合处理,提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从而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最后是促进可再生能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可再生能源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价格政策在这个复杂系统中扮演着核心驱动作用。在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问题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其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子系统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演化规律及系统内在的发展机理,进而剖析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相互耦合的关系,促进可再生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六项可以着手的工作
针对当前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从而确保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在相应领域科学合理地发展。
一是对现行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进行系统评价。应系统总结已经初步建立的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价格政策体系和各类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的制定背景和初衷,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评估相关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产业发展特性、电力技术、成本形成特性、能源替代和中国国情等,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提炼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的理论内涵,为中国实施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提供理论基础。系统总结国际可再生能源电力定价经验,明确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的方向和重点领域。
二是分析可再生能源电价影响因素。对发电成本、产业发展需求、竞争状况、外部效益、定价原则等影响各类可再生能源电价形成和变动的内部与外部影响因素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可再生能源电价决策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归纳总结可再生能源电价决策影响因素备选政策集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