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节能环保 >> 谁应该从“最严环保罚单”记取教训
 
谁应该从“最严环保罚单”记取教训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丰收 时间:2020/1/10 

江苏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一起年度典型案件:一家负责处理污水的公司,偷排污水并将其通过暗管排入长江,并人为篡改监测数据。被告单位南京胜科水务有限公司领到国内污染环境“最严厉罚单”,被判处罚款加环境修复费共计5.2亿元,相关责任人员最高获刑6年。(1月9日《南方都市报》)

污水处理公司本来是治污企业,然而南京这家企业却是污染制造者。当“治污”变成“制污”,无疑对环境破坏极大,因为污水处理企业集中了大量污染物,一旦偷排污水必将造成严重污染。所以,污水处理企业都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南京这家企业却能向长江偷排污水并篡改监测数据,实在令人震惊。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方面,说明该企业利欲熏心,毫无商业伦理。按说,污水处理企业应该规规矩矩赚取污水处理费,但该企业却偷排污水,即把要处理的污水偷排掉,不用花多少成本,就把污水处理费装进了口袋。可见,这家企业的主要责任人“心太黑”,没有一点儿职业道德、商业道德可言。

另一方面,监管者对重点监管对象仍然不够严。虽然2013年到2017年,该企业因环保问题屡次被罚,即使每次处罚都是依规进行,但坦率地说没有“罚疼”。如果每次都从严从重处罚,或许会是另一种结果。更重要的是,2014年至2017年期间,处罚归处罚,该企业仍在偷排污水,可见监管有漏洞。

监管漏洞之一是没有发现污水通过暗管排入长江,漏洞之二是没有发现监测数据被篡改。所以,当地监管者也应该从这个案例中记取教训,完善监管措施。不过,即便过去监管有漏洞,该企业也没有那么幸运,最终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相关人员被判刑,企业要为此承担巨额罚款。

尤其是5.2亿元罚单,应该说超出了该企业违法节省的成本,即使不会使其“倾家荡产”,也会让其“刻骨铭心”。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罚单,既是因为我国《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都是“史上最严”,也是因为司法机关打出“组合拳”,在判处罚金的同时,还让该企业赔偿4.7亿元环境修复费用。

“谁污染谁修复”,污染企业理应为自己行为造成的环境损伤承担修复责任。应该说,5.2亿元“最严厉罚单”,除了对南京这家企业教训深刻之外,同样也对其他污水处理等企业敲响了警钟。对污水处理企业而言,“治污”变“制污”只能暂时获取小利,最终必将被发现,必将付出更大违法代价。希望所有企业从“最严厉罚单”中记取教训,不要心存侥幸,否则将会面临类似的罚单。

另外,监管者也应要从这个案例中记取教训。如果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防范企业偷排污水、篡改监测数据,或许企业就没有机会违法了。如果每次处罚违规企业时,调查能深入一些,处罚能严厉一些,企业也不敢违法了。如果监管者查处该企业其他问题时,能扩大调查面,或许偷排污水早被发现了。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南京严控污染保护长江水质
下一条: 成都首个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今日揭牌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