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节能环保 >> 静悄悄”的假期为何雾霾照来不误
 
静悄悄”的假期为何雾霾照来不误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高雅丽 时间:2020/2/14 
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月10日夜间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性区域重污染过程。2月12日,北京全市出现5级重度污染。事实上,今年春节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

当前全国各地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许多企业尚未复工复产,不少人也选择在家远程办公,为何雾霾天再次“返场”?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官网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多位专家认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和采暖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并未实质性下降,当气象条件不利导致环境容量下降时,若基础排放量未变,就会超出环境容量并出现重污染过程。

气象条件不利致使环境容量减小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表示,大气污染程度和排放有关,也和大气环境容量有关,气象条件好时环境容量大,气象条件差时环境容量小。“虽然社会活动处于较低水平,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2倍以上,这是近期雾霾频发的主要原因。”王自发指出。

近10年气象观测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处于相同大气流场中,当这些城市同步处于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大气环境容量整体变低,会出现“气象辐合”现象,即各个城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向辐合中心积聚。

王自发说:“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和天津等周边城市就发生了气象辐合,出现了重污染。从气象预测看,2月10日夜间到2月13日,这次气象辐合又发生在北京、天津及周边。”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统计了最近5年春节期间北京地区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的平均值。数据显示,该数值持续下降,最近两年浓度水平相当。

“2020年春节期间,北京环境大气相对湿度在40%~80%之间,弱北风和偏南风交替,造成污染气团在区域内反复振荡积累;尤其是1月25~28日,大气边界层高度不足千米,极大地降低了大气污染容量,有限空间内快速的二次反应造成颗粒物污染暴增,导致北京及北京以南山前地区形成重霾污染带。”王跃思说。

大气污染排放量并未“伤筋动骨”

春节期间,从表面上看车停驶了、工地停工了、企业停产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气污染排放完全停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指出,从采暖方面看,由于大量务工人员回乡,居民采暖需求增长,还有1000多万户居民用煤取暖,今年春节到目前与去年同时段相比,农村地区衡量燃煤量的一氧化碳浓度增加了10%以上。

从工业数据看,目前停工主要集中在加工业、轻工业,而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是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型行业,这些行业往往存在不可中断的生产工序,需要常年运转。“从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看,初一到十五期间,火力和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量较节前下降约10%左右,焦化、石化、玻璃、有色等行业无明显变化趋势。”贺克斌说。

当前,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占比高达三分之二的工业和采暖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并未实质性下降,而这些排放源也是这个区域的基础排放量,大气污染排放量并未“伤筋动骨”。当气象条件不利导致环境容量下降时,基础排放量未变就会超出环境容量并出现重污染过程。

贺克斌表示,客观上说,现在的污染过程和以往相比,明显呈现影响范围变小、积累时间变长、持续时间变短、峰值浓度变低、污染程度变轻的特征。

“要想打赢蓝天保卫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城市要有一盘棋思想,未来必须坚持联防联控联治,持之以恒开展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强化污染排放控制,大幅削减大气污染排放强度,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贺克斌指出。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环境监测总站: 外网发布的武汉空气数据不可信
下一条: BP新任总裁承诺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