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公告《核电厂 退役准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6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地热开发岂能逾越环保红线
 
地热开发岂能逾越环保红线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齐琛冏 时间:2020/7/21 
近几年,国内地热开采是真的“热”起来了。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大势所趋,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的严峻性与紧迫性,正是地热得以被重视的真正动因。

然而梳理反思河北乃至全国的地热开发现状可知,一旦政府配套管理、监管不能及时跟进,极易导致无证无序、违法违规开采,反而会使地热开发利用的现实成效与其初衷严重“背道而驰”。河北近期大批违规地热井被迫关停即为现实例证。

在全国拧成一股绳,全力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当下,需要更加强调,生态环境红线即是行为准则,这根“弦”始终不能放松。

就地热资源开发而言,目前最成熟、应用最普遍的技术就是水热型技术,即取热就要取水。这样的开发模式,特别是在供暖季,需要24小时不间断取水,普普通通一眼井每小时即要取水数十吨,且不提因随意排放造成的热资源和水资源浪费,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仅地下水超采导致的水力供给系统性失衡问题,就已是华北地区数十年难以解决的顽疾。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华北地区就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除浅层地下水超采外,补给条件较差的深层地下水超采问题更为突出。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因为在利用水源热泵时解决不了浅层地热的回灌问题,被迫中止了这项技术的推广。

直至如今,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为此,在2019年初,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还专门联合印发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其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河北还是全国,如果不重视解决回灌问题,只专注急功近利,这种短视的开发思路,最终只会让地热行业自断“脚筋”,为清洁、低碳发展做贡献更是无从谈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生态与发展的有机关系。然而很多人仍未认识到的是,在我们了解不多的地下,同样需要“绿水青山”。

地热开发利用涉及供暖民生,更涉及生态环保,关乎子孙后代。换言之,超采区、禁采区,是生态红线,更是命运红线,岂可轻易逾越!

河北政府近期推出的上述补救举措可谓是“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同时能够警醒全国,引起反思,地热资源怎样开发才能可持续?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南方最大高山风电场在兴安建成运行
下一条: 公共服务领域电动化行动望年内实施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