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油气行业 >> 石油需求恐“永远无法恢复” 60年欧佩克遭遇最大挑战
 
石油需求恐“永远无法恢复” 60年欧佩克遭遇最大挑战
来源:石油行业要闻 时间:2020/9/18 
自创建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已经度过了60个年头。

但对比70、80年代引发石油危机的“战绩”,欧佩克的影响力如今已经大不如前,而这种衰退似乎是不可逆的。

在今年年初欧佩克+内部发生的沙特、俄罗斯石油价格战之后,全球原油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原油需求何时复苏成为了包括欧佩克在内各大产油国关注的焦点。

但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IEA)都在9月15日发布的报告中下调了2020年底需求复苏的预期。而英国石油公司BP则更加悲观——BP在当地时间9月14日的一份预测中指出,2019年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石油需求的顶峰,全球原油需求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到去年的水平。

而排除新冠疫情之外的深层原因,前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民德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在9月1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石油乃至能源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下降。”

2019年的石油需求恐成为历史

就在去年,提早布局转型的BP公司还预计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将持续到本世纪30年代。但在经历了今年新冠疫情的打击后,该公司三种预测模型的结果均显示石油需求下降是持续性的,而不是短期波动。

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复苏已经带动了一部分石油需求。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7月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129.1万吨,同比增长25%;8月我国原油进口量为4748.3万吨,同比增长12.6%。

但IEA在本月初仍然下调了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前景至50万桶/日。IEA指出,中国的石油需求已经接近往年水平,预期的增长速度将放缓。与此同时,欧佩克警告称明年下半年石油需求低迷的风险仍会很高,需求下行的可能性还会很大。

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在当地时间9月14日表示,目前中国是石油需求唯一确定会增长的国家,但如印度等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到明年下半年可能都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对此,陈卫东表示,中国原油进口量回升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的复苏,可能还有着在低油价环境中加紧储备石油的考虑。

陈卫东指出,事实上,对大多数发达国家而言,石油能够带来的社会增加值已经今非昔比。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国家早已摆脱了对石油的高度依赖,从石油市场的买家蜕变为卖家,靠科技和金融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现如今,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15%的沙特阿拉伯生产着全球13%的石油,储量占全球8%的俄罗斯生产着全球13%的石油。与此同时,美国在非常规油气革命后,能依靠占全球5%的储量生产出全球15%的石油。

但相比之下,中国在石油资源上相当匮乏,工业化的时间也还很短,许多人仍然把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看。储量仅占全球1.5%的中国,在“努力”产出了全球5%的石油后,仍然高度依赖进口。

但陈卫东认为,从总体而言,石油的影响力仍在下降,除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少数发展中国家仍然高度需求石油外,曾经作为“工业血液”的石油已经越来越像一种普通的经济资源,而这一点从欧佩克影响力下降的过程中可见一斑。

从“武器”到资源,与石油共兴衰

为了挑战被称为“石油七姐妹”的西方能源巨头垄断的不公平环境,为海湾产油国争取话语权,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在1960年9月14日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共同成立了欧佩克。

从早年间在全球叱咤风云到近些年的妥协让步,60年间欧佩克的影响力已判若两人。

陈卫东指出,“欧佩克成立时,石油的消费主体还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所以欧佩克选择用石油作为‘武器’来争取主权国家的话语权是必然选择。”

美国前总统基辛格曾有一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而此后,也正是在基辛格的倡导下,国际能源署应运成立。

对此,陈卫东指出,国际能源署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组织,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在同等级别上对抗欧佩克而成立的国家集团。但国际能源署为什么在后来退化成一个单纯的技术咨询机构?在陈卫东看来,并不是因为发达国家争不过欧佩克,而是石油的重要性发生了变化。

现如今,经合组织国家每年购买石油的支出仅占其GDP的1%左右,石油已经不再主导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

即使是对石油依赖程度较高的欧佩克国家,也正在摆脱这种资源依赖。

据欧佩克官方统计,欧佩克国家的非石油出口额从2000年的55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5150亿美元,增长近10倍。而石油出口额从2012年的1.1万亿美元的高位下降到2019年的5650亿美元,几乎减半。

此外,欧佩克“领头羊”沙特阿拉伯还制定了“2030愿景”,努力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另一方面,全球石油的最大买家也变成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随着石油勘探成本的降低和使用效率的提高,石油市场也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

而这种趋势也是近年来石油价格战频繁发生的原因。“各大产油国都已经意识到石油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所以趁着石油还卖点儿钱,能卖多少是多少。”因此,陈卫东认为,在未来石油、天然气长期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石油价格战还可能会频繁地发生。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深圳气态天然气储备能力超过6000万立方米
下一条: OPEC+内部施压!严格减产执行率 美油逆转跌势涨逾2%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