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节能环保 >> 污染减排仍然有很大空间
 
污染减排仍然有很大空间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李春元 时间:2021/7/28 
随着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持续推进,京津冀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性好转。如何确保完成今年年度乃至“十四五”目标任务?在笔者近日参加的一次大气污染治理研讨会上,有人认为,目前减排空间已经收窄。还有人提出,能不能从考核机制上给已率先接近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松松绑”,让这些地方“等一等”“松口气”?

那么,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减排空间到底是不是收窄了?

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减排空间收窄只是表象而非真相。通过前几年扎扎实实的攻坚过程,京津冀地区瞄准污染“大头”,在产业结构上,通过产业转型,减少了一大批“两高”污染企业。在能源结构上,通过“双代”工程,大量减轻了燃煤污染。在交通结构上,通过对重型货车污染治理、推动新能源车辆替代等,有力减轻了机动车尾气污染。但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车为主的运输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一些传统产业集群污染治理不达标问题、高密度聚集在城镇的餐饮油烟问题和干洗、汽修、印刷、车用油品、喷涂等无组织排放等问题仍然大量存在,有的还没有得到实质性治理。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在治理设施和监测数据方面依然存在造假现象。

事实说明,污染总量大幅度下降了,但减排空间并没有收窄。“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进入深度治理的新阶段,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减排仍然有较大空间。表面上看,重污染天数在大量减少,以PM2.5和臭氧污染为代表的主要污染物浓度逐年有所下降,但是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天气仍会频繁出现,且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不可控、很难控的特点,这些都在警示我们大气治理减排仍然任重道远。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切不可把“变少”理解为“收窄”。特别是率先接近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更要谨防“等一等”“松口气”思想,不能把一手好牌打烂。

“十三五”期间全国各地持续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是“十四五”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准则。

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等一等”“松口气”思想,是对减排形势存在认识偏差,在成绩面前产生了自满情绪,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协同治污大局意识的缺乏。

每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历史污染状况、治理的难度和成果不相同。只有真正树立治污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和协同作战的责任意识,才能取得“十四五”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否则,总是算小账、耍小聪明,就会动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影响区域乃至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目标的实现。

当前,我们已经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面对“十四五”时期实现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新要求,必须发扬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敢于同污染问题斗争、敢于在斗争中争取胜利的时代精神,克服阻力,化解矛盾,向着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目标不懈奋斗。

接续“十三五”,深入打好“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各项目标任务,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关键要看是否真正把减排压力变成接续奋斗的动力,是否做到了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和考验,是否真正做到了迎着奋斗目标,找准突破点,奋力攻坚克难。

要着眼现实存在的空气质量改善水平还不够高、工作成效还不够稳、污染治理涉及领域还不够宽、治理范围还不够广等问题,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深度谋划、彻底解决阻碍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类问题。进一步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抓手和主线,牢固树立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新理念,切实把大气治理纳入碳达峰碳中和的大布局、大盘子。落实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特别是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在真正落实好“五个精准”要求上动脑筋、想办法、出举措,把坚决打击环评、监测和污染治理设施造假与提升企业自我管理能力和环境执法实战能力纳入大气治理的工作视野。

要正确认知当前减排幅度变小、减排空间拓宽背景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牢固树立接续奋斗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心。唯有深挖综合治理之源、深求源头治理之效、深谋系统治理之策,扑下身子苦干实干,才能推动“十四五”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双碳”愿景下 四川林草碳汇前景几何
下一条: 内蒙古工业碳路:低碳,从转型开始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